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研究发现公共洗手间的洁手设备上有抗药性细菌

2019年11月5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护理学院

理大护理学院孙桂萍博士(左)与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萧杰恒博士(右) 研究本港公共洗手间洁手设备的卫生情况,发现五分之一分离的葡萄球菌同时对至少三种一线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一项研究发现,公共洗手间的洁手卫生设备上有52种细菌,部分会令人感染疾病。分离的葡萄球菌中,有五分一同时对至少三种一线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显示公共洗手间的洁手设备可以成为抗药细菌的温床。

该研究项目由理大护理学院副教授孙桂萍博士与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副教授萧杰恒博士负责,旨在了解公共洗手间提供的洁手设备及其清洁程度。

孙桂萍博士表示,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公共洗手间的洁手设备不一定令手部卫生。「大众普遍认为洗手和干手设施是卫生的。然而,这些设施却可能是致病细菌潜在的传播媒介,洗手后双手仍有可能因接触受污染的洗手间设施而受到二次污染。」

研究于2017年进行,从本港55个公共洗手间采集样本,其中28间为女厕,27间为男厕。研究将55个公共洗手间分为三组:第一组有11个位于街巿﹑公园和码头;第二组有36个样本,位于运动场﹑公共图书馆和一般商场等;而第三组则为8个,位于高尚场所(如五星级酒店和大型高级商场等)。地理分布方面,其中25个位于港岛,14个位于九龙,另外16个位于新界。

研究人员先以无菌生理盐水润湿棉棒,再从纸巾架出纸位置、干手机出风口、抺手纸和洗手间大门内侧门把采集了220份样本,然后复制样本,并在增菌培养基上培养,以计算出细菌菌落含量,最后再利用质谱法鉴定细菌品种。

结果发现纸巾架、干手机和门把上有大量细菌,大部分属于正常人类菌群的一部分,通常不会令健康人士生病,惟部分菌株对人类具致病性,如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都是常见的尿道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更是引起小区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最常见的成因。

根据样本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超过87%的葡萄球菌对至少一种一线抗生素如盘尼西林、头孢西丁、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或庆大霉素具有抗药性,当中23%同时对至少三种抗生素有抗药性,而盘尼西林、红霉素和克林霉素是最常见的组合。

萧博士说:「这些细菌可能是引起小区感染的源头。感染多重抗药性细菌的人士很难获得有效的一线抗生素治疗,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

孙博士说:「有趣的是,三种金黄葡萄球菌菌株全都是从男性洗手间大门内侧的门把采集得来。这可能是由于男士如厕后没有洗手或洗手方法不正确,以致这些菌株从使用者手上转移至洗手间设备上。」

此外,女性洗手间整体的洁净程度比男性洗手间高。而高尚场所内洗手间的环境亦相对较为洁净。

研究人员同时观察洗手间的洁手设备,发现近90%的垃圾箱没有盖好或密封,其中近20%的垃圾箱放在干手机的正下方。孙博士指出,将没有盖好的垃圾箱放在干手机附近,会令污染物透过雾化过程污染环境,从而形成健康风险。

尽管大部分洗手间提供肥皂或洗手液,但存放位置有时较为隐蔽,更经常置于不正确的地方。而女厕则有超过45%的卫生箱经常打开。

从细菌培养的结果可见,双手在接触洗手间的门把、干手机和纸巾架后有可能再受污染。研究团队建议要经常清洁这些设施,将来设计洗手间时可考虑采用无门设计,并放置自动化或免提纸巾架,或有传感器的免触式水龙头。

孙博士认为:「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包括如厕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并彻底干手,以保障个人卫生。」

 

(完)

详情查询

余洁凝

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