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Photo

理大於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表现卓越 五学科位列全球百强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创下佳绩,五个学科荣登全球百强,其中商业与经济学及工学更排名全球前50位,反映理大在教学与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及国际竞争力。 理大在排名中表现优秀的学科包括商业与经济学(第37位)丶工学(第41位)丶社会科学(第68位)丶计算机科学(第74位),以及首次晋身百强的理学(第97位),而其他学科包括艺术与人文学丶医学与健康和生命科学亦列入排名榜,肯定了大学在不同学术领域上持续追求突破的努力。 理大矢志成为一所创新型世界级大学,在人才培育丶科学研究和知识转移方面追求卓越。未来,大学将不断加强与全球各地夥伴的联系与合作,致力推动世界领先的研究及创新,并培育更多专业人才及社会领袖,为香港丶国家及世界作出贡献。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评分指标涵盖教学丶研究环境丶研究质量丶国际展望及产业五大类别,旨在评估全球大学在11个学科领域的表现。 有关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详情,请浏览: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by-subject。 ***完***

2025年1月22日

成就 大学策划处

Photo 1

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举办「防跌路上·同行有理」大行动 应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 为2,500名社区长者评估跌倒风险

根据政府卫生署资料,香港 65岁或以上在社区居住的长者当中,每年大约每五人便有一人跌倒,带来健康风险,亦对公共卫生资源构成潜在负担。为纾缓公营医疗体系的压力,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夥拍多个地区团举办「防跌路上·同行有理」大行动,目标为2,500名长者进行跌倒风险筛查,以学系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识别有跌倒风险的长者,并为他们提供防跌训练,推动理大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惠及市民。 香港特别行政区劳工及福利局康复专员陈伟伟先生丶行政会议成员及立法会议员张宇人议员丶立法会议员李镇强议员丶理大大学顾问委员会荣誉主席锺志平博士丶副校长(学生及环球事务)杨立伟教授,以及康复治疗科学系系主任彭耀宗教授,联同一众民政事务专员及理大代表共同主持活动启动仪式。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亦与各协办活动的地区团体签署合作备忘录,为未来的社区工作订立框架。 陈伟伟先生表示:「为推动社会福利界善用科技,政府在2018年拨款10亿元设立『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资助合资格的安老及康复服务单位引入防跌设备等科技产品。基金目前已批出约7.5亿元。在2024至25年度,政府向基金额外注资10亿元,并将扩阔基金的用途至适合家居使用的乐龄科技产品,让更多长者受惠。」 杨立伟教授表示:「八十多年来,理大一直致力创新及提供优质高等教育,为社区带来正面而有力的影响。理大培养的学生在各行各业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矢志成为一所在开拓及知识转移丶提供优质全人教育方面均领先的大学,为香港丶国家及世界作出贡献。理大期望为个人和社区带来有意义的改变,今天启动的项目正正实践了我们的使命。」 「防跌路上·同行有理」大行动旨在推广乐龄健康,特别强调预防长者跌倒的重要性。项目应用由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研发的人工智能及其他相关技术,由经验丰富的研究及教学团队带领物理治疗及职业治疗学生,义务为2,500名年满60岁的长者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跌倒风险。学系将根据检查结果,邀请为被评为有中度跌倒风险的长者接受康复治疗训练,而被评为高风险的长者将被转介至地区康健中心作进一步跟进。 项目首阶段将透过协办的地区团体招募合资格的长者接受检查,并计划扩充至全港其他地区。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将分析及整理所得的数据,期望能协助政府优化本港的基层医疗保健政策。 ***完***

2025年1月17日

活动 康复治疗科学系

SC

理大跨学科研究成果获肯定 16研究项目获医疗卫生研究基金支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推动跨学科研究,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具影响力的发明,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和医疗等需求。理大在最新一轮医疗卫生研究基金(HMRF)拨款中,有16个项目获得支持,总资助金额达港币1,430万港元。项目涵盖多个与医疗科技及医学工程相关的研究范畴,充分展现理大在医疗护理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实力。 理大获资助的项目涉及不同学科领域,包括护理学、康复治疗科学、医疗科技及资讯学、视光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生物及化学科技等,提出多元化创新解决方案,应对全球不断变化的医疗卫生挑战。这些研究不但顾及个人健康,亦全面考虑病患、医疗专业人员和照护者的整体福祉。 在护理学领域,理大的研究项目主题广泛,当中包括为认知衰弱人士提供音乐律动训练、专为提升癌症儿童心理健康而设的山藝训练、向认知障碍症患者的照顾者提供的静观减压,以及为独居长者制定机器人医疗互动介入方案等。 至于健康科技及资讯学研究,则着重结合先进科技及人工智能技术,改善疾病诊断及管理,包括针对甲狀腺功能失调、香港食源性抗菌素耐药性的传播、二型糖尿病、子癫症的早孕期预测,以及利用人工智能肺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协助治疗肺癌等项目。 在康复治疗科学方面,研究项目包括糖尿病管理、为患有慢性腰背痛长者提供的线上辅助及运动计划、解决长者失眠问题,以及针对长者跌倒风险的特定舞蹈干预等,协助缓和人口老化带来的医疗健康挑战。 至于在其他医疗科学和工程领域,理大的研究亦涵盖各种前沿研发项目,包括生物膜感染药物、用于吞嚥困难筛查的生物传感器以及学童近视控制技术等。有关理大16个获资助项目的詳情,请参阅附件。 医疗卫生研究基金于 2011 年 12 月成立,旨在建立科研能力,鼓励、促进和支援医疗卫生研究,建构并应用研究所得以实证为本的科学知识,协助制订医疗政策、改善市民健康、强化医疗系统、改进医疗实务、提升医疗护理水平及質素,以及推动临床医疗服务的卓越表现。基金也为以实证为本的促进健康项目提供拨款资助,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完***

2025年1月16日

成就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Photo 1

理大研发海洋自愈合混凝土促进碳中和 获低碳绿色科研基金支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推广绿色科技,以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来自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的跨学科专家团队利用建筑废料,开发低碳海洋自愈合混凝土,有望用作环保海洋建筑材料,以及应用於沿海建筑工程,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研究项目早前获香港特区政府「低碳绿色科研基金」拨款港币约603万元支持,为期24个月。 获资助项目名为「基於生物矿化技术增强建筑废料制备的海洋自愈合混凝土以长期脱碳」,由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丶环境科学及技术讲座教授及高赞明可持续城市发展教授李向东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包括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系主任丶环保建材讲座教授及安礼信土木工程教授潘智生教授,同一学系的余涛教授和冷真教授,并由助理教授(研究)孙潇昊博士出任共同项目的首席研究员。 由於天然岩石组成的骨料存量稀缺,科学界一直致力寻求有效的替代方法。此研究项目旨在设计和开发低碳海洋自愈混凝土,并采用废弃混凝土制备的再生骨料,以及利用生物矿化技术,透过海洋碳捕获菌来有效捕捉二氧化碳,藉此加速碳化以增强再生骨料的性能。新技术将有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建筑废料的循环再造,在海洋和沿海建筑工程方面具广泛应用潜力。这种微生物混凝土的结构更具自愈合特性,且耐用性高,长远有助实践减碳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未来,团队将进行实地测试和生命周期评估,以确保海洋自愈合混凝土符合耐用性和耐海洋腐蚀等严格标准。预期成果包括提供混凝土的全面设计指南丶最佳实践技术,以及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和环境效益。 李向东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透过生物矿化技术和再生骨料在海洋混凝土的创新应用,促进海洋建材制备的升级,为可持续建筑开拓崭新方案,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助力全球应对环境挑战,包括解决建筑废料的碳排放问题,促进建筑废料回收,以纾缓堆填区压力,并节约土地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长远为香港以至大湾区实现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低碳绿色科研基金成立於2020年,旨在为香港减碳和保护环境的科研项目提供更充裕和对焦的资助。   ***完***

2025年1月15日

成就 建设及环境学院

Photo 1

理大与博爱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为护理丶康复治疗及营养学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扩大专职医疗人才库

香港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峻,社会对护理丶康复治疗及营养科学等专职医疗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应对挑战,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与博爱医院董事局(博爱)签署合作备忘录,探讨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在博爱属下安老服务单位的实习机会,携手为香港培育更多护理及专职医疗人才。 在理大副校长(教学)黄国贤教授丶理学院院长黄维扬教授及博爱医院永远顾问委员会主席谭姜美珠女士共同见证下,理大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系主任陈声教授及博爱医院董事局主席周骏达先生代表双方签署「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合作备忘录」。随後,理大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亦与博爱医院董事局医疗服务委员会主席暨第三副主席曹思豪先生签署「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合作备忘录」。 黄国贤教授表示:「理大一直致力为学生提供优质而全面的教育,至今开办多个与医疗健康相关的课程,致力培育各类专业医疗护理人才,为本地医疗系统注入新动力。博爱在安老服务方面的发展历史悠久,为本港长者提供适切而全面的照顾与支持。此次合作将为理大学生在博爱属下的服务单位开拓多元化的临床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博爱属下的服务单位实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我们期望通过这次合作,推动理大在护理及专职医疗培育方面的工作,提升医疗和社会服务水平,并与博爱共同为社区健康作出贡献。」 周骏达先生表示:「签署合作备忘录是博爱医院与理大双方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期望透过合作,学生能於专业指导下,参与院舍临床实习及前綫安老护理丶康复及营养治疗相关工作,巩固实战知识和专业技能。学生亦可透过更深入了解安老护理工作的实况和前景,为日後投身安老院舍护理工作,做好个人生涯发展的准备。对机构而言,则是重要建立人才库的长远规划,有助推动业界发展。」 透过是次合作,理大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丶护理学院及康复治疗科学系学生将有机会在博爱属下服务单位进行实习丶研究计划及服务开发等。未来,双方将深化在业界需求和人才培育方面的紧密交流,共同协作,就护理及复康治疗课程丶食品和营养健康的策划及发展交流意见,以制定更切合本港专业需要的全方位课程,为扩大本地护理及专职医疗人才库作出贡献。   ***完***

2025年1月15日

活动 其他

Photo 1

理大研发突破性冷冻水滴自主喷射机制 实现具成本效益的除冰技术应用

在室温状态下,水滴可以从荷叶等表面自动滑落,但这情况在低温状态下变得尤为复杂:水滴会与表面产生更强大的相互作用,加上欠缺能量转换的途径,水滴会冷凝结冰。累积在物件表面的冷冻水滴或冰通常需要由人手或机械设备清除,成本高且效率低,因此防止水滴在表面积聚在科学及实际应用层面上都别具意义。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的研究人员取得科研突破,成功研发出冷冻水滴喷射的自主驱动机制,令水滴能够在没有任何外部能量输入的情况下自行喷射而出,有望开发极具经济效益及发展潜力的技术应用。 研究由理大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丶郭氏集团仿生工程教授及机械工程学系讲座教授王钻开教授及理大机械工程学系副教授姚海民教授带领,主题为「结冰液滴的自喷射现象」的论文已於国际期刊《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发表,去年更获该刊物选为十二月号的封面专题。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包括理大机械工程学系博士後研究员张欢欢博士丶博士生张威先生丶助理教授(研究)靳袁凯博士及博士生吴辰阳先生。 冷冻水滴自主喷射机制的发现,受真菌上的自然现象所启发,这种真菌可透过渗透作用引起体积膨胀,自行将其孢子射走。研究团队注意到类似的体积膨胀也会发生在水滴冷冻的过程中,於是利用此现象成功复制真菌的自主喷射机制,发明出一种拥有弹簧型支柱(spring-like pillars)及润湿对比性(wetting contrast)的「结构化弹性表面」(SES),可以令冷冻水滴进行自发性喷射。 SES的结构设计能够加快喷射速度,并扩大冷冻水滴的动能转换。当冷冻水滴出现体积膨胀时,会压缩SES的弹簧型支柱,当中产生的力量会於数十秒内先被转化为弹性能量并储存在支柱中,然後在几毫秒速度内迅速转化为水滴的动能。由於能量转换时间缩短了数千倍,其带来的动能足以将冷冻水滴喷射出去。 SES结构简单,在经过参数化设计後,即可在无任何外部能量输入,而就算受到风力和重/引力的阻力时,都能够有效喷射冷冻水滴,可望应用於飞机等航空器丶风叶或电缆线路上,预防积冰所造成的危险。张欢欢博士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首次揭示自主驱动除冰概念,提供广泛的创新技术方案。我们正不断改进SES的设计,确保它能够以不同规模及较低的成本进行生产,应对社会需要。」 此外,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清楚阐释了实现水滴自主喷射现象的关键因素,具潜力扩展至不同领域的应用。王钻开教授表示:「这项仿生研究为多个技术应用带来深远影响。我们相信以这个冷冻水滴喷射机制为原型,可以进一步启发自主驱动的概念及技术发展,并延伸至不同用途,例如除冰丶能量收集及软体机器人的应用。」 其中,体积膨胀引起的水滴喷射现象正加深了科学家对用於防冰的多相冷冻动力学的了解。姚海民教授指出:「是次研究展示了一种有效地利用冷冻水滴体积膨胀而产生弹道运动的策略,这扩阔了能量转换现象的应用,更有机会带动水滴能量产生器和软体机器人弹射器等方面的发展。 」   ***完***

2025年1月14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机械工程学系

Photo 1

理大研究以人工智能重塑中国古代地理及生态面貌 获选为腾讯「探元计划2024」十大创新探索型项目

善用创新数码科技可以为传统知识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及推广带来新机遇。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究团队结合科技和人文,以崭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及重塑中国上古地理及生态知识,再将其视觉化呈现出来,有助突破传统文本研究的局限,并进一步推动古籍数码化等创新的知识传承模式。 理大中文及双语学系讲座教授黄居仁教授带领的团队最近进行名为「《山经》知识集成:使用人工智能重构上古生态环境及地理知识遗产」的研究项目,在由腾讯及多个内地文化单位联合发起、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指导的「探元计划2024」中脱颖而出,获选为创新探索型赛道的十大项目之一。今届计划共吸引79个来自48家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项目参赛,而理大是唯一入选的港澳地区院校。 《山经》为中国先秦古籍《山海经》的一部分,以约两万字的篇幅叙述了大量当时的山川地理讯息及生态环境资源,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山川博物志。然而相关研究一直局限在传统的人文研究范式内,是次研究透过建构数字化的知识集成平台,为《山经》的古籍传承提供创新方案,有望启发更广泛的研究兴趣。 团队利用文本信息抽取、知识图谱、Graph RAG和大语言模型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对《山经》中提及的地理及生态知识进行分析、整理、集成及呈现,建构出集成中国古代地理生态环境讯息的系统化知识平台。以这个平台为蓝本,未来的研究可以根据不同时代的其他文献资料,建构中国历代地理生态环境系统,从而比较研究过去二千多年间中国的地理及环境变迁,以加深对相关历史事件的了解。团队将首先建立《山经》相关知识的问答平台以及创建数码地图,视觉化呈现《山经》中的地理面貌。 《山经》数码地图模拟图 黄居仁教授表示︰「深入了解及系统化掌握上古地理及生态知识,为我们理解生态环境演变提供了宏观贯时的讯息,对当下的生态治理亦十分重要。此项目是将数码科技结合人文研究的跨学科尝试,以知识集成的方式突破了传统人文研究难以对文献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导致讯息碎片化的局限,以及知识无法与现代实证科学结合并用于解决当代议题的缺憾,从而促使文化与典籍得以被活化活用。」 黄居仁教授在计算语言学及数字人文领域深耕多年,是国际计算语言学委员会(ICCL)首位华人会士,去年更在信息和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领域荣膺史丹福大学全球首2%顶尖科学家。黄教授的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包括理大中文及双语学系博士研究生梁科女士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唐雪梅女士;协同研究人员包括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副教授苏祺博士及理大中文及双语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顾静航博士。   ***完***  

2025年1月13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中文及双语学系

Photo 1

理大初创亮相美国消费电子展 两项目夺创新奖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於2025年1月7日至10日,参与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简称CES),展出10间理大初创企业在医疗保健丶智慧城市丶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传感技术等领域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备受国际注目。今年香港派出的代表团规模为历届最大,理大更是本地大学中唯一直接参展的,向国际展示大学将尖端研究转化为具影响力解决方案的努力和成就。 在理大独有初创生态系统PolyVentures的支持和培育下,理大初创企业勇於开发创新科技,为社会缔造正面影响。是次参展为理大初创企业提供了国际平台,与来自全球的商界领袖丶业界专家和投资者联系和交流,寻求合作机会,推动国际业务发展。 今年,理大共有两个项目荣获无障碍与老龄科技类别的「消费电子展2025创新奖」。由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及理大初创「泽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胡晓翎博士及团队开发的多模态足踝复康机械人「智云行健步仪」,旨在提升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功效显着。另一获奖项目是理大初创「Vidi Labs Limited」开发的「Seekr 视像伙伴」可穿戴装置,能为长者和视障人士提供实时影像的音讯服务,可作为忠实伴侣协助他们独立生活。今次为理大连续第二年荣获此奖项,充分体现大学在创新健康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积极参与国际展览和比赛,让理大初创企业接通全球创新生态的持份者和研究机构。这些平台不仅为初创企业家提供宝贵的联系和交流机会,更加速企业成长,扩濶他们的国际视野。我很高兴看到理大初创企业在CES舞台上大放异彩,成果获得国际认可,这些创新解决方案可改变世界,造福人类。」 CES由美国电子消费品制造商协会举办,为全球最大型和最具影响力的消费电子技术展览,旨在展示尖端电子技术如何融入现代生活,今年吸引逾4,500家全球参展商参加。参展理大初创企业如下,详情请参阅附件。 参展项目 理大初创企业 发明者 智云行健步仪 (美国消费电子展2025创新奖) 泽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胡晓翎博士 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丶理大学者领导初创「泽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Seekr视像伙伴 (美国消费电子展2025创新奖) Vidi Labs Limited Turzo BOSE先生 Vidi Labs Limited行政总裁 可拉伸可洗涤的织物器件 Easenory Technology Limited 伍颖斯博士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研究员丶「Easenory Technology Limited」创始人及总监 GOOD Vision/Wellsees:新型便携式角膜地形图仪 香港和光科技有限公司 纪家树教授 理大眼科视光学院主任及教授丶眼视觉研究中心副总监丶「香港和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威尔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综合眼动追踪系统   Guardian Glow Limited 魏敏晨教授 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教授丶颜色影像与元宇宙研究中心主任丶Guardian Glow Limited资讯科技副总裁 IMU+系列 易新材料有限公司 卢君宇教授 理大物流及航运学系教授丶「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 简志伟教授 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教授丶「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 肺部放射治疗支援系统「LungRT Pro」 放疗视界有限公司 蔡璟教授 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系主任及教授丶「放疗视界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智能防感染流动乾廁「allcareAI」 百隆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胡百非先生 理大人文学院杰出校友丶「百隆人工智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基於物联网的振动监测系统   SHAKE Limited 孟秋含博士 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博士後研究员丶SHAKE Limited总监 im-Studio 炫幻视界有限公司 刘耀中先生 理大初创「炫幻视界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完***

2025年1月10日

成就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Photo

理大发挥跨学科研究影响力 18研究项目获研资局拨款支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积极推动具影响力的研究,充分发挥强大的跨学科研究实力,启发创新解决方案,造福世界。香港研究资助局(研资局)最近公布的2024/25年度资助项目中,理大共有18个研究项目分别获得「协作研究金」及「研究影响基金」资助;总资助额达约港币9,176万元,为本地教资会资助大学之冠。其中,理大获「协作研究金」拨款的项目数量及资助额均为全港之冠。 秉承校训「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的精神,理大学者将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方案,以应对全球挑战。获资助研究项目涵盖不同范畴,充分突显理大雄厚的科研实力,当中包括创新建筑技术丶可持续环境丶生物化学丶药物研发丶癌症治疗方法丶可持续航空燃料丶光子技术丶人工智能丶生物医学工程丶视光技术及眼睛护理等。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充分运用学术专长,让研究人员发挥所长,结合先进设施及跨学科合作,培育优良的创科文化及环境,促进知识转移和研究成果商品化。这些骄人成就不仅展示了理大在具影响力研究方面的卓越表现,亦彰显了理大与政府部门及业界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今年理大在争取研资局研究资助基金方面表现出色,更展示了大学在基础研究和领导创新项目的实力,为社会带来实际裨益和具价值的创新方案。」 理大共有14个项目获「协作研究金」拨款支持,总额约港币7,136万元。其中八个项目获「协作研究项目补助金」资助约港币4,440万元;三个项目获「协作研究设备补助金」资助约港币1,562万元,以及三个项目获「新进学者协作研究补助金」资助约港币1,134万元,以支持年轻学者开展研究。获资助项目简介如下:   研究项目 领导理大学者 协作研究项目补助金 探究靶向药物的耐药机制可作为肝细胞癌新的治疗策略 李建华教授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系主任及教授 (合作院校:港大) 蛋白质存储数据 姚钟平教授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系主任及教授 (合作院校:中大 丶科大) 整合机器学习丶行为分析及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研究香港特殊学习障碍的共存性 萧慧婷教授 中文及双语学系系主任及教授 (合作院校:港大丶教大) 蜻蜓之眼:用於3D 视觉的光纤人工复眼 张需明教授 应用物理学系副系主任及教授 (合作院校:港大) 通过有效融合经验知识丶用户交互和机器推理实现下一代基於人工智能与延展实境的手术规划与导航系统 秦璟教授 护理学院教授 (合作院校:中大丶港大) 优化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效果:对脊柱柔韧性丶生物力学行为和预测模型的研究 叶晓云教授 时装及纺织学院副院长及教授 (合作院校:中大丶港大) 宽频光子器件超高解析度光矢量分析技术 余长源教授 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 (合作院校:城大丶中大) 考虑气候变化下城市社区复合灾害韧性和适应性研究 董优博士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副教授 (合作院校:城大丶科大丶港大) 协作研究设备补助金 用於先进材料与元件研究的多功能时空能量螺旋解析瞬态吸收显微镜成像系统 李明杰博士 应用物理学系助理教授 (合作院校:城大丶中大丶科大丶港大) 高灵敏动态核极化增强型固态核磁共振波谱仪 容家富教授 理学院副院长丶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教授 (合作院校:城大丶浸大丶中大丶科大丶港大丶教大) 虚拟实境与扩增实境双目头盔的光度学及色度学特性的测试平台研发 魏敏晨教授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教授 (合作院校:城大丶科大) 新进学者协作研究补助金 基於有机/二维材料异质结忆阻器阵列的柔性视网膜系统 韩素婷博士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教授 (合作院校:城大丶港大) 基於共格纳米蜂窝结构设计具有超高强度丶塑性和热稳定的纳米双相合金 焦增宝博士 机械工程学系副教授 (合作院校:城大丶科大) 用於可持续城市微气候设计的人工智能风场模拟 尤若于博士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合作院校:港大) 另外,理大有四个项目获「研究影响基金」拨款支持,资助总额约港币2,040万元。研究项目为多个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包括可持续航空燃料丶癌症免疫治疗丶3D混凝土建筑技术,以及运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加强视觉体验的头戴式装置。项目简介如下:   研究项目 领导理大学者 项目详情 由废至翼–建立本港可持续航空燃料高通量制程与低碳飞航测试评价体系研究 吕绍元博士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副教授 为推动未来零碳排放航空旅行,此项目将建立亚洲首个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研究平台,聚焦从香港各种生物质有机废弃物中生产丶测试和验证SAF的关键条件。团队将与环境保护署丶中石化和国泰航空等机构开展合作。 标靶自噬增强癌症免疫治疗的创新组合疗法 赵燕湘教授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系主任及教授 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选择相对有限,而靶向治疗对於提高存活率的效果也较为有限。此项目旨在开发「抗体-自动肽偶联物」(AACs),将专利自动肽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如抗PD-L1抗体相结合,以提升癌症免疫疗法对肝细胞癌的疗效。 开发3D打印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法 潘智生教授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系主任及讲座教授 建筑业正逐步迈向数码化及自动化,其中3D打印混凝土已成为创新的建筑解决方案。此项目旨在运用结构元件开发3D打印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筑(MI3DC)技术,将3D打印的永久性框架与传统浇注混凝土结合。 通过最优的光学设计创造愉悦的虚拟与扩增实境的视觉体验 魏敏晨教授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教授 为了提升不同视觉条件用户的虚拟实境及扩增实境(VR/AR)体验,此项目旨在创造先进的镜头设计,提供愉悦的视觉体验。由眼科视光学丶眼科丶显示技术和光学专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将开发专为VR/AR 头戴式装置量身打造的处方镜片设计新方法。 由研资局设立的「协作研究金」旨在资助由多名学者合作的跨学科研究项目,鼓励研究单位进行更多具创意及高质素的跨学科/跨学院研究项目。「研究影响基金」则鼓励本地学者积极考虑潜在的研究效益,使更广泛社区受惠,并鼓励本地大学进行更多具影响力及可转化为应用的研究项目。   ***完***

2025年1月9日

成就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Photo 1

理大与国际专家合作研究城市空气污染 揭示污染暴露不平等 倡制定针对性缓解措施

为创建可持续的公共健康环境,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研究团队与海外大学专家合作,利用大规模人流移动数据和先进感测技术,开展城市空气污染研究,揭示日常出行模式丶种族及族裔等因素对评估居民在空气污染暴露程度差异的重要性,为各地政府提供新思路,以制定针对性空气污染缓解措施。研究成果已於国际期刊《自然-城市》发表。 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助理教授王安博士与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丶布朗大学丶挪威科技大学和爱尔兰科克大学的科学家合作,研究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区不同社区丶种族和族裔的空气污染暴露程度差异。布朗克斯区人口稠密丶种族多元化,且长期面对严重空气污染问题,其空气质素在纽约市各区中最差,哮喘病例亦是其他区的2.5倍。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取决於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和暴露时间。因此,是次研究追踪了布朗克斯区逾50万名流动设备用户三个月的出行活动数据和五亿条匿名定位纪录数据;并於市政府服务车辆安装太阳能驱动的物联网环境感测平台装置,在该区逾三分之一主要道路行驶,测量不同地点空气中的微细悬浮粒子(PM2.5)浓度,最终获得60万个有效数据。基於这些人流移动和空气污染数据,团队建立了预测模型,以推算整个区域的空气质素水平及布朗克斯区居民的空气污染暴露程度差异。 研究指出,在高速公路和工业交会密集的布朗克斯东南部地区,悬浮粒子含量最高,表明了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规划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有别於以往的研究,团队更分析了居民日常活动的地方,例如餐厅丶学校丶商场等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和逗留时间,以更全面评估他们的空气污染暴露程度。分析结果指出,长时间在空气污染严重的街道工作或居住人士,其在PM2.5的暴露程度也较高,其中西班牙裔占多数和低收入社区的空气污染暴露程度最高。而在西班牙裔占多数的社区,不同族裔的空气污染暴露程度差异最大,显示种族和族裔背景比收入水平更能反映差异。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在推动空气质素改善措施时,应为高污染暴露风险的弱势社群制定更针对性的缓解措施。 王安博士表示∶「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利用复合环境感测技术解决车辆废气排放丶噪音污染丶城市热岛效应和绿化等城市环境问题。研究结果有望推动香港等密集城市环境的公共卫生研究,透过量化空气污染暴露程度,制定具成本效益的针对性排放控制措施丶健康影响评估丶清新空气行动和城市设计,助力香港以至全球其他城市实现『同一健康』的愿景。」 展望未来,王博士将拓展有关研究影响力,包括开发新的数据源和感测技术,将研究范围涵盖种类更广泛的空气污染物,为更精密的毒性空气污染物分析奠定基础,以推动未来的空气质素研究,为城市环境问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完***  

2025年1月6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