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聞稿

Photo 1

理大與懲教署簽訂合作備忘錄推動食物廢料升級及發展環保產品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懲教署今日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食物廢料升級及發展環保產品,為可持續發展的懲教工業注入新動能。 合作備忘錄為理大和懲教署的合作訂立框架,於未來五年共同推動創新發展方案,當中包括將理大有關食物廢料升級的科研成果應用於懲教院所內的工業生產工作;以及理大為在囚人士提供環保產品設計和生產的訓練,以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等。有關合作在推動環保的同時,亦協助在囚人士更生。 在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懲教署副署長(更生及管理)吳超覺先生共同見證下,理大未來食品研究院院長、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教授黃家興教授及懲教署助理署長(更生事務)唐恂先生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 趙汝恒教授致辭時表示,理大多年來積極透過科研創新及成果轉化,應對社會挑戰,推動可持續發展。是次與懲教署合作所應用的「食物廢料衍生3D打印複合材料」專利技術,由理大未來食品研究院研發,為解決香港都市食物廢料及溫室氣體排放問題,開拓新出路。雙方透過合作打造互助生態圈,從中創造出嶄新的經濟、生態及人文價值,為實現社會共融及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 吳超覺先生致辭時表示,懲教署一直致力在懲教工作中引入環保措施,以建立一個綜合及可持續發展的懲教制度。合作備忘錄的簽署為可持續發展的懲教工作奠下重要的里程碑。首階段的合作是將理大的咖啡渣轉化成3D打印物料的專利技術,應用到在囚人士的工業生產工作。理大亦會為在囚人士提供產品設計的職業訓練,開發更多不同的咖啡渣環保產品。 有關的咖啡渣環保產品會於懲教署體育會的「徵心製造」慈善網上銷售平台出售,以向公眾推廣助更生和環保信息。售賣禮品所得收益在扣除必要成本後,將會捐贈予不同的本地註冊慈善機構,為在囚人士提供一個回饋社會的機會。 ***完***  

2025年2月7日

活動 未來食品研究院

Photo 1_b

理大與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培育醫學專業人才 推動放射腫瘤學研究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一大)簽署合作備忘錄,探討雙方在教育及醫療創新方面的合作,包括攜手培育醫學專業人才及促進聯合醫學研究等。是次合作將結合理大於醫療化驗科學和放射學領域的教學及研究實力,以及山一大在腫瘤放射治療的臨床工作及前沿科技應用經驗,推動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及研究發展。 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上月於山東濟南舉行,在山東省副省長陳平先生、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系主任蔡璟教授、理大診斷科學及分子遺傳學講座教授葉社平教授、山一大黨委書記劉思金教授及山一大附屬腫瘤醫院院長于金明院士的共同見證下,由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教授和山一大黨委副書記王宇軒教授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 岑浩强教授表示:「這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是理大與山一大攜手邁向醫學教育與研究新高峰的重要一步。我們將結合理大在醫療科技領域的科研實力,以及山一大在腫瘤治療的豐富臨床經驗,共同開拓放射腫瘤學的未來發展。」 王宇軒教授表示:「山一大與理大的合作,是基於雙方在醫學領域的共同願景。我們期待通過此次合作,進一步加強兩校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及臨床實踐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國家醫療事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理大與山一大將積極開拓各種學術及專業交流,探索共同培育醫學專業人才、共建聯合實驗室等合作潛力,期望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培育未來的醫學人才,提升放射腫瘤學研究的成果,為提高國家及香港醫療水平作出貢獻。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團隊亦出席同場由山一大附屬腫瘤醫院和山東省抗癌協會主辦的「第二屆腫瘤粒子治療大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逾2,000名專家一同探討國內外腫瘤粒子治療的新理念、技術和成果。會上,蔡璟教授更獲邀以人工智能在放射治療中的應用前景為主題發表演說。   ***完***  

2025年2月7日

活動 醫療及社會科學院

photo 1_for website

理大與南方醫科大學及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共建國際運動醫學康復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南方醫科大學及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深圳醫院)達成合作協議,成立「國際運動醫學康復中心」。此項合作將整合三方獨特優勢資源,包括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的專業學術和科研知識、南方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的學術優勢,以及深圳醫院的豐富臨床經驗和資源,共同提升運動醫學和康復服務水平,為促進醫療產業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率領理大學者代表團最近到訪南方醫科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並參觀考察,深入探討先進的運動醫學與康復技術的應用。此外,趙汝恒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副校長劉叔文教授及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院長周宏偉教授代表三方簽署合作協議,正式建立「國際運動醫學康復中心」。 趙汝恒教授致辭時表示,理大致力於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培養優秀人才。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擁有頂尖學者及經驗豐富的臨床導師,是亞洲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學術機構。是次合作將有效推動國內外先進運動醫學與康復技術的應用,加速粵港澳大灣區醫療產業的發展,有助提升業界競爭力及運動醫學康復治療水平。 「國際運動醫學康復中心」集醫療、教育與科研為一體,為患者提供專業和高效的運動醫學康復及臨床服務,涵蓋運動損傷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訓練等全方位服務。中心將積極探索兩校開辦聯合課程、國際學術交流和臨床實習等合作機會,培養更多具國際視野和專業技能的康復治療人才,並打造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台。多年來,理大致力為香港培育運動醫學和康復科學的學者和相關專業人員,將為中心提供技術支援、研究指導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並積極開展運動損傷的預防、治療及康復訓練等服務。 此外,中心將充分利用南方醫科大學和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的科研優勢,在運動科學、智能康復設備和運動監測系統等領域開展深入科研合作,積極推動研究成果的產業化應用,造福社會。 理大期待與南方醫科大學及深圳醫院三方攜手合作,將中心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醫、產、學、研」一體化平台,並與國際夥伴建立更緊密合作關係,共同培養專業人才,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完***

2025年1月27日

活動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Photo 1

理大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成立醫工合作創新研究實驗室 推動醫學教育及科研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醫三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探討推動醫學教育、科研和醫療服務的發展。雙方亦達成協議,正式成立「醫工合作創新研究實驗室」,聚焦科創研發、人才培養及成果轉化。是次合作將充分發揮雙方優勢,支持醫學和工科科技創新,為培育未來的醫學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共同為全球醫學發展作出貢獻。 在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北醫三院院長付衛教授及普通外科主任原春輝教授的見證下,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北醫三院副院長唐熠達教授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而在林大輝博士、滕錦光教授、黃永德教授、付衛教授及唐熠達教授的見證下,理大工程學院院長文効忠教授及原春輝教授代表雙方簽署共建「醫工合作創新研究實驗室」協議。林大輝博士及付衛教授隨即為「醫工合作創新研究實驗室」進行揭牌儀式,標誌著實驗室正式成立。 滕錦光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理大擁有87年歷史,一直致力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北醫三院是國家綜合實力最強的綜合性三甲醫院之一,為全國14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之一。我們感謝北醫三院對理大的信任和支持,相信結合雙方在醫療科學和工程技術上的優勢、加強醫工協同融合發展,定能在培育人才、教育和科研方面發揮更大潛力。」 付衛教授表示:「北醫三院一直致力於推動醫學與工程學科的交叉融合,此次與理大的合作將在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希望通過雙方強強聯手、優勢合作,共同推動醫學科技的進步與發展。」 理大與北醫三院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跨學科研究和學術交流,不斷提升科研水平,共同開發先進的診斷工具和治療方法,希望更準確預測疾病,優化病人的治療體驗,並實現更完善的健康管理。雙方亦將積極推動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流互訪,聯合培育博士後,培育未來的醫學人才,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應用,貢獻國家。 理大在醫療科技教研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和扎實基礎,過去40年為各醫療專業培養超過五萬名畢業生,涵蓋醫療化驗、醫療影像、放射治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護理、眼科視光、義肢矯形、言語治療等範疇,支撐及支持香港醫療體系發展。除北醫三院,理大亦一直與多間內地大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正就籌辦第三所醫學院積極展開籌備工作,滿足香港及大灣區對高水平醫療健康服務的殷切需求。 理大及北醫三院雙方代表出席簽署及揭牌儀式。 ***完***

2025年1月24日

活動 工程學院

Photo 1

數碼港與香港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融通「產學研投用」 加快科研成果轉化 提升創業培育成效

數碼港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日(1月24日)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雙方將共同籌組加速器計劃、成立聯合實驗室、投資理大初創,以及加強創科人才培訓等,以支持初創企業成長,協助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培育更多創科人才。是次合作標誌著雙方在推動產、學、研、投、用協作,完善香港創科生態圈的共同目標,致力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合作備忘錄在數碼港主席陳細明、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理大校董會成員及知識轉移委員會主席李錦雄工程師,以及數碼港投資者網絡策劃小組主席冼漢廸見證下,由數碼港行政總裁鄭松岩博士與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簽署。 數碼港主席陳細明表示:「特區政府正大力推動政、產、學、研、投的高效協作模式,為香港創造有利的創科發展條件。數碼港作為香港數碼科技旗艦及創業培育基地,匯聚超過2,100間企業,並擁有龐大的投資者和企業網絡,一直協助初創企業與業界建立聯繫,促進技術轉移和研發成果商品化。數碼港今次與理大合作,正好結合雙方優勢,配合政府政策,合力扶植初創企業成長,支持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以及培養創科人才,推進政、產、學、研、投協作,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態圈,助力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表示:「理大一直致力推動創新創業及知識轉移,通過我們獨有的PolyVentures初創生態系統支持初創企業,讓初創在各個創業階段,從教育、研發構思,到孵化、加速和融資,都能獲得全面的支援。多年來,理大已培育超過500間初創,包括4間獨角獸企業,以及逾7,600名創業家,成績斐然。是次合作將結合理大的科研創新實力和數碼港的強大網絡,攜手打造充滿活力的產學研生態系統,培育更多創業家和初創企業,為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作出貢獻。」 根據合作備忘錄,數碼港與理大計劃夥拍業界領先的創業加速器,合作推出加速器計劃, 以協助理大初創融資及產品研發,首輪計劃將聚焦於前沿科技產品。在推動科研成果落地及商業品化方面,雙方將積極推動「數碼港企業網絡」和「理大PolyVentures初創生態系統」內持份者的緊密合作,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智慧城市方案、數碼娛樂、金融科技、區塊鏈,以及網絡安全等範疇的科技應用;並支持科研項目參與雙方初創生態系統的各種基金與支持計劃。雙方亦擬探索「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數碼港投資者網絡」和「理大創業投資基金」之間的合作投資機會,特別是投資駐數碼港的理大初創及使用理大知識產權的初創。 與此同時,人才是發展創科的基石,雙方將為理大學生提供特定培訓及實習機會,提升業界對技能的需求與教學内容的契合度,讓青年在職場實踐中發揮所學,增加他們的實戰經驗。理大與數碼港學院亦會合作為相關課程學生及理大初創提供培訓,加強他們在創新科技及 創業領域的能力和發展。 另外,雙方將結合數碼港的廣泛產業網絡、理大的卓越研發實力及創投基金的經驗,加快相關科研開發與應用。數碼港、理大將與創投公司Two Square Capital聯合創辦實驗室,致力扶持第三代互聯網及人工智能領域的新創公司。主要合作包括由Two Square Capital資助理大的科研工作,以推進相關科技研究、開發及商業品化;數碼港亦將提供產業網絡、實體協作空間和產業參與機會,以培養年輕創業家。該聯合實驗室旨在推動結合區塊鏈與人工智能的創新研發,探索具擴展性和節能的基礎設施,以及開發專用人工智能模型,並利用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展示實用的區塊鏈方案。 ***完***

2025年1月24日

活動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Photo 1_website

理大與網龍合作推動教育科技創新 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網龍)今日於理大校園簽署合作備忘錄,標誌着雙方正式建立策略性夥伴關係。未來,雙方將透過開發人工智能賦能的學習平台、開展聯合研究及交流活動等合作,推動教育科技在全球高等教育的應用,並促進科技人才的培育。 合作備忘錄在理大副校長(教育)黃國賢教授、工程學院院長文効忠教授、網龍首席財務官任國熙先生,以及網龍合規及企業事務部總監及公司秘書劉克建先生的見證下,由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及電力系統工程講座教授鍾志勇教授,以及網龍區域業務發展總經理趙睿女士代表簽署。 根據備忘錄,理大和網龍將就三大範疇進行緊密合作,包括共同開發人工智能賦能的學習平台,供香港和全球其他國家及地區的學生使用,以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雙方亦會發揮各自卓越的學術研究優勢和豐富的業界實踐經驗,開展聯合研究項目,為教育科技的創新應用提供最佳實踐。此外,雙方將合作促進香港與內地、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高等院校之間的學術和文化交流,以推動全球知識和思想的共享。 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及電力系統工程講座教授鍾志勇教授表示:「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矢志成為香港乃至全球的工程教育和教育科技領導者,致力將最新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教學,以科技力量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是次合作將促進理大在教育科技開發和創新應用的發展,並培育更多具備創新思維、工程和教育科技知識的人才,為提升香港以至大灣區的教育科技競爭力作出貢獻。」 網龍首席財務官任國熙先生表示:「我們很榮幸與香港理工大學開展合作,網龍將充分發揮在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應用領域的專業優勢,結合理大的卓越學術資源,攜手開發前沿的人工智能學習平台及教育解決方案,推動全球高等教育發展邁向新里程。我們期待通過是次合作,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並通過雙方的資源整合,拓展市場空間,助力教育科技創新。」 ***完***  

2025年1月23日

活動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

Photo

理大於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科排名表現卓越 五學科位列全球百強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創下佳績,五個學科榮登全球百強,其中商業與經濟學及工學更排名全球前50位,反映理大在教學與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及國際競爭力。 理大在排名中表現優秀的學科包括商業與經濟學(第37位)、工學(第41位)、社會科學(第68位)、計算機科學(第74位),以及首次晉身百強的理學(第97位),而其他學科包括藝術與人文學、醫學與健康和生命科學亦列入排名榜,肯定了大學在不同學術領域上持續追求突破的努力。 理大矢志成為一所創新型世界級大學,在人才培育、科學研究和知識轉移方面追求卓越。未來,大學將不斷加強與全球各地夥伴的聯繫與合作,致力推動世界領先的研究及創新,並培育更多專業人才及社會領袖,為香港、國家及世界作出貢獻。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的評分指標涵蓋教學、研究環境、研究質量、國際展望及產業五大類別,旨在評估全球大學在11個學科領域的表現。 有關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的詳情,請瀏覽: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by-subject。 ***完***

2025年1月22日

成就 大學策劃處

Photo 1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舉辦「防跌路上‧同行有理」大行動 應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 為2,500名社區長者評估跌倒風險

根據政府衛生署資料,香港 65歲或以上在社區居住的長者當中,每年大約每五人便有一人跌倒,帶來健康風險,亦對公共衛生資源構成潛在負擔。為紓緩公營醫療體系的壓力,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夥拍多個地區團舉辦「防跌路上‧同行有理」大行動,目標為2,500名長者進行跌倒風險篩查,以學系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識別有跌倒風險的長者,並為他們提供防跌訓練,推動理大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惠及市民。 香港特別行政區勞工及福利局康復專員陳偉偉先生、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議員、立法會議員李鎮強議員、理大大學顧問委員會榮譽主席鍾志平博士、副校長(學生及環球事務)楊立偉教授,以及康復治療科學系系主任彭耀宗教授,聯同一眾民政事務專員及理大代表共同主持活動啟動儀式。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亦與各協辦活動的地區團體簽署合作備忘錄,為未來的社區工作訂立框架。 陳偉偉先生表示:「為推動社會福利界善用科技,政府在2018年撥款10億元設立『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資助合資格的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引入防跌設備等科技產品。基金目前已批出約7.5億元。在2024至25年度,政府向基金額外注資10億元,並將擴闊基金的用途至適合家居使用的樂齡科技產品,讓更多長者受惠。」 楊立偉教授表示:「八十多年來,理大一直致力創新及提供優質高等教育,為社區帶來正面而有力的影響。理大培養的學生在各行各業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矢志成為一所在開拓及知識轉移、提供優質全人教育方面均領先的大學,為香港、國家及世界作出貢獻。理大期望為個人和社區帶來有意義的改變,今天啟動的項目正正實踐了我們的使命。」 「防跌路上‧同行有理」大行動旨在推廣樂齡健康,特別強調預防長者跌倒的重要性。項目應用由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研發的人工智能及其他相關技術,由經驗豐富的研究及教學團隊帶領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學生,義務為2,500名年滿60歲的長者進行全面的檢查,評估跌倒風險。學系將根據檢查結果,邀請為被評為有中度跌倒風險的長者接受康復治療訓練,而被評為高風險的長者將被轉介至地區康健中心作進一步跟進。 項目首階段將透過協辦的地區團體招募合資格的長者接受檢查,並計劃擴充至全港其他地區。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將分析及整理所得的數據,期望能協助政府優化本港的基層醫療保健政策。 ***完***

2025年1月17日

活動 康復治療科學系

TC

理大跨學科研究成果獲肯定 16研究項目獲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致力推動跨學科研究,使科研成果轉化為具影響力的發明,以應對瞬息萬變的環境和醫療等需求。理大在最新一輪醫療衞生研究基金(HMRF)撥款中,有16個項目獲得支持,總資助金額達港幣1,430萬港元。項目涵蓋多個與醫療科技及醫學工程相關的研究範疇,充分展現理大在醫療護理領域的跨學科研究實力。 理大獲資助的項目涉及不同學科領域,包括護理學、康復治療科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視光學、生物醫學工程,以及生物及化學科技等,提出多元化創新解決方案,應對全球不斷變化的醫療衞生挑戰。這些研究不但顧及個人健康,亦全面考慮病患、醫療專業人員和照護者的整體福祉。 在護理學領域,理大的研究項目主題廣泛,當中包括為認知衰弱人士提供音樂律動訓練、專為提升癌症兒童心理健康而設的山藝訓練、向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照顧者提供的靜觀減壓,以及為獨居長者制定機器人醫療互動介入方案等。 至於健康科技及資訊學研究,則著重結合先進科技及人工智能技術,改善疾病診斷及管理,包括針對甲狀腺功能失調、香港食源性抗菌素耐藥性的傳播、二型糖尿病、子癲症的早孕期預測,以及利用人工智能肺灌注掃描成像技術協助治療肺癌等項目。 在康復治療科學方面,研究項目包括糖尿病管理、為患有慢性腰背痛長者提供的線上輔助及運動計劃、解決長者失眠問題,以及針對長者跌倒風險的特定舞蹈干預等,協助緩和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健康挑戰。 至於在其他醫療科學和工程領域,理大的研究亦涵蓋各種前沿研發項目,包括生物膜感染藥物、用於吞嚥困難篩查的生物傳感器以及學童近視控制技術等。有關理大16個獲資助項目的詳情,請參閱附件。 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於 2011 年 12 月成立,旨在建立科研能力,鼓勵、促進和支援醫療衞生研究,建構並應用研究所得以實證為本的科學知識,協助制訂醫療政策、改善市民健康、強化醫療系統、改進醫療實務、提升醫療護理水平及質素,以及推動臨床醫療服務的卓越表現。基金也為以實證為本的促進健康項目提供撥款資助,以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 ***完***  

2025年1月16日

成就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Photo 1

理大研發海洋自癒合混凝土促進碳中和 獲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致力推廣綠色科技,以應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來自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的跨學科專家團隊利用建築廢料,開發低碳海洋自癒合混凝土,有望用作環保海洋建築材料,以及應用於沿海建築工程,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研究項目早前獲香港特區政府「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撥款港幣約603萬元支持,為期24個月。 獲資助項目名為「基於生物礦化技術增強建築廢料製備的海洋自癒合混凝土以長期脫碳」,由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環境科學及技術講座教授及高贊明可持續城市發展教授李向東教授帶領,團隊成員包括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系主任、環保建材講座教授及安禮信土木工程教授潘智生教授,同一學系的余濤教授和冷真教授,並由助理教授(研究)孫瀟昊博士出任共同項目的首席研究員。 由於天然岩石組成的骨料存量稀缺,科學界一直致力尋求有效的替代方法。此研究項目旨在設計和開發低碳海洋自癒混凝土,並採用廢棄混凝土製備的再生骨料,以及利用生物礦化技術,透過海洋碳捕獲菌來有效捕捉二氧化碳,藉此加速碳化以增強再生骨料的性能。新技術將有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實現建築廢料的循環再造,在海洋和沿海建築工程方面具廣泛應用潛力。這種微生物混凝土的結構更具自癒合特性,且耐用性高,長遠有助實踐減碳目標,促進可持續發展。 未來,團隊將進行實地測試和生命週期評估,以確保海洋自愈合混凝土符合耐用性和耐海洋腐蝕等嚴格標準。預期成果包括提供混凝土的全面設計指南、最佳實踐技術,以及評估其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和環境效益。 李向東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透過生物礦化技術和再生骨料在海洋混凝土的創新應用,促進海洋建材製備的升級,為可持續建築開拓嶄新方案,並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助力全球應對環境挑戰,包括解決建築廢料的碳排放問題,促進建築廢料回收,以紓緩堆填區壓力,並節約土地資源和減少環境污染,長遠為香港以至大灣區實現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成立於2020年,旨在為香港減碳和保護環境的科研項目提供更充裕和對焦的資助。   ***完***

2025年1月15日

成就 建設及環境學院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