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聞稿

Photo 1

理大與中華電力簽署諒解備忘錄 應用創新科技培育電力工程人才 共同推動香港電力行業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華電力)昨日(12月11日)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攜手為香港培育電力工程人才,以應對電力行業的發展需要。 在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先生的見證下,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電力系統工程講座教授及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鍾志勇教授及中華電力營運及變革總裁唐連勝先生一同簽署該諒解備忘錄。 是次合作標誌着理大和中華電力在推動電力工程教育和創新研究邁出重要一步,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和專業,為香港以至大灣區電力行業的人才培育和技術發展作出貢獻。雙方將共同運用元宇宙、沉浸式虛擬實境系統、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等嶄新技術,為學生及業界開發創新的數碼培訓及學習材料。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的學生更有機會親身體驗電力行業的真實工作環境,有助他們了解行業的運作和發展,提升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綜合能力,而雙方亦會探索學術及研究的合作機會。 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很高興能與中華電力合作,是次合作是大學和業界攜手培育電力工程專業人才的重要里程碑,通過學術理論和業界經驗實踐的相互結合,不僅有助學生了解電力行業的運作和挑戰,同時加強大學科研人員與業界專家的交流,共同探索創新技術應用的機會。香港擁有可靠度達世界級水平的供電服務,傲視全球很多大城市。要維持這個優勢,需要源源不絕的專業人才,我們冀通過雙方的合作,培養更多未來的行業領袖,為香港以至大灣區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羅嘉進先生表示:「中華電力很高興透過今次合作,進一步加深與理大的策略夥伴關係。電力行業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重要時刻,人才和創新科技成為推動香港邁向2050年零碳城市的關鍵元素,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引擎,因此中華電力十分重視人才培訓及創新科技應用,並以持續提升營運安全、穩定供電及環保表現為己任。今次與理大的合作,將有助我們培育更多能源專才,配合社會及業界的發展需求。」   ***完***

2024年12月12日

活動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

Photo 1

理大研發足踝復康機械人揚威消費電子展2025勇奪創新獎殊榮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致力開拓前沿領域的研究,並積極推動知識轉移,將卓越科研轉化為具影響力的應用方案,造福社會。理大首創的多模態足踝復康機械人,最近在享譽國際的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 2025)榮獲「創新獎」殊榮,再次肯定理大 PolyImpact 的理念。 理大是香港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奪得這項殊榮,並連續兩年在CES的「無障礙與老齡科技」類別中獲得嘉許。繼今年四月,於第49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獎後,由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博士帶領的研發團隊研發的「智雲行健步儀」榮獲CES 2025創新獎,該項創新發明再次獲得肯定,能有效協助中風偏癱患者提升下肢運動功能,改善其行走能力。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健康科技對人類福祉至關重要。這個獎項彰顯了理大追求卓越科研,並轉化為帶來可持續效益的創新解決方案,長遠惠及社群。我們很高興理大年輕學者在國際科技產品研究舞台上獲得認可,理大將繼續支持他們發揮所長,開拓更多具影響力的研究。」 中風是全球常見導致傷殘的成因之一,中風患者需要透過密集且長期的復康訓練,以恢復身體活動功能及提升生活品質。「智雲行健步儀」是一款適用於中風後的足踝復康的機械人物聯網裝置,將外骨骼、柔性氣動肌肉、神經肌肉電刺激和觸覺感知反饋等多模式優勢整合到單一系統中,裝置設計輕巧,患者可自行穿戴,配置 9V 充電池可連續使用四小時,患者可隨時隨地進行自助復康訓練,有效矯正中風後的足下垂和足內翻,改善中風患者的步姿及走路時的平衡。 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使用者可從手機應用程式因應訓練表現得到即時指導回饋;醫護人員亦可藉此進行遠程監督,並對復康進度進行縱向管理以優化服務為中風患者提供經濟實惠且方便使用的居家復康方案。 胡曉翎博士表示︰「這項技術和產品可以無縫地融入日常的復康服務中,方便醫護人士更有效地協助更多中風患者。通過這種靈活的訓練方式,我們希望能幫助使用者提升康復進展和日常活動能力,長遠支援他們實現更自主的生活。」 胡博士亦於 2021 年聯合創立初創企業澤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並計劃於明年將「智雲行健步儀」商品化。 一年一度的CES由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主辦,作為代表獎項之一,CES創新獎旨在表彰在33個消費技術產品類別中的傑出工程和設計,評審小組由業界精英組成,包括傳媒界、設計師、工程師等,評審準則包括創新性、功能性、美學和設計等。CES 2025將於2025年1月7日至10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屆時理大將展出多個創新科研項目,涵蓋醫療保健、智慧城市、視光學、放射治療、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感應等領域。   ***完***

2024年12月10日

成就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Photo 1

理大研究為制定新熱浪預警提供框架 考量濕度及室內環境因素 有效評估熱浪嚴重程度

全球高溫熱浪造成嚴重氣候危機,每年高溫死亡人數近49萬,其中亞洲佔45%。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研究團隊發現,部分常用熱浪指數未能全面評估不同地域和氣候條件國家和地區的熱浪嚴重程度,建議將濕度和室內環境因素納入考量,並建立標準化的全球熱浪預警系統,以有效識別危險熱浪,減低熱浪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研究成果已於國際期刊《Nexus》發表。 長時間在戶外高溫下工作,有機會引發熱應激、脫水和熱相關疾病。目前,全球沒有統一標準來衡量熱浪的嚴重程度,每個指數對危險熱應激的定義亦不盡相同。由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地理資訊學和人工智能講座教授、土地及空間研究院副院長、地理空間智能研究中心主任、賽馬會「對地觀測」創科實驗室總監翁齊浩教授帶領的團隊,聯同博士後研究員Pir Mohammad博士,比較全球六個常用熱浪指數在識別危險熱浪的準確性,包括日間最高氣溫、濕度指數、濕度、濕球黑球溫度、致命熱應激指數和通用熱氣候指數。 研究團隊以2022年西班牙和美國,以及2023年印度發生的熱浪氣候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基於溫度和濕度的致命熱應激指數在低濕地區的表現較理想,能區分受或不受極端熱應激影響的地區,識別危險熱浪日子。另外五個熱浪指數則未能全面反映不同氣候、地理和氣象條件國家和地區的危險熱浪情況。 熱浪致命原因不僅由高溫引致,還受相對濕度影響,尤其在濕度持續較高的亞熱帶地區,如香港。是次研究顯示,在潮濕條件下,即使環境溫度只有攝氏28度,但飽和的空氣濕度令人體難以蒸發汗液散熱,體溫快速升高,導致出現疲勞、脫水或中暑等情況。研究團隊建議,在評估熱浪對人體健康影響時,尤其是長期戶外工作的建築工人和農民,應將潮濕氣候因素納入考量,以增加評估準確性。 另外,現有熱浪指數大多依賴當地氣候部門提供的戶外熱圖數據作評估,以香港暑熱指數為例,主要以室外環境作為指標。然而,與高溫相關的死亡個案大多發生於室內,在香港人煙稠密、高樓林立的居住環境,天台屋和劏房住戶首當其衝,承受酷熱天氣煎熬。隨着全球暖化加劇,研究團隊建議在評估室內熱度時,應考量建築物樓齡、形態、材料、高溫狀況和空調系統等因素,並提出重新審視現有熱浪評估機制,將氣候條件和人類適應能力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和家庭狀況等納入考量,以建立全球標準化框架來釐定危險熱浪的閾值。 翁齊浩教授表示︰「了解氣候變遷、熱壓力與健康之間的影響,有助制定具針對性的熱浪適應和緩解策略。是次研究突顯了建立標準化全球熱浪評估框架和預警系統的必要性,以應付日益嚴峻的全球暖化問題。各地政府亦應採取更完善措施,減少熱浪帶來的威脅。」 Pir Mohammad博士表示:「室內熱度經常被忽視,室內與室外熱度之間存在差異,結合兩者熱度數據,才能全面了解高溫帶來的健康風險和對公共衛生的影響,以建立更精準的危險熱浪評估方法。」 研究團隊期望,氣候科學家、衛生研究人員、政策制定者和社區能透過跨學科合作,提升熱浪預警的效用,保障公眾健康,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 ***完***

2024年12月9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

Photo 1

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能源領域合作與創新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南方電網)於12月5日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新型電力系統、綠色低碳技術及人才聯合培養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發展與綠色轉型。 在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與南方電網董事、黨組副書記劉啟宏先生見證下,合作備忘錄由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鍾志勇教授、南方電網總經理助理及人力資源部主任詹曉暉先生代表簽署。 趙汝恒教授致辭時表示:「理大致力於通過跨學科研究解決重大社會、技術和科學挑戰,在能源、電力等領域積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礎與豐富的經驗。南方電網作為國家骨幹企業,在電力系統建設和技術創新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雙方的合作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專長,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能源電力領域的高品質發展,為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支援。」 劉啟宏先生在致辭中指出:「此次合作將通過構建人才聯合培養機制、深化技術創新融合等方式,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能源產業提供創新動力。南方電網期待與理大攜手,共同攻克技術難題,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快能源數位化、智慧化轉型,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理大與南方電網將在以下方面開展合作: (一) 人才培養:設立科技人才聯合培養基地,重點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工程碩士與博士生及行業領軍人才,推動複合型人才發展。 (二) 科技創新: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電力人工智能、數智電網技術等前沿領域,聯合開展基礎研究與技術攻關。 (三) 知識交流:定期舉辦高端論壇、創新大賽及交流活動,促進區域內外科技合作與知識共用。 (四) 教育資源分享:合作開發數智電網創新課程,推動相關領域課程體系的國際化和實用化。 未來,雙方將秉持「優勢互補、共謀發展」的原則,在低碳能源技術、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等領域深入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能源領域成為國家乃至全球綠色創新發展的典範。 出席嘉賓參觀理大電動車研究中心,了解理大在電動車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完***  

2024年12月9日

活動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

a2

理大揚威「第四屆亞洲創新發明展覽會—香港」勇奪全場總冠軍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於「第四屆亞洲創新發明展覽會—香港」奪得18個獎項,包括全場總冠軍、一個特別大奬、七個金獎、八個銀獎及一個銅獎;當中包括理大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合辦的眼視覺研究中心研究項目。此展覽是專為亞洲創新和發明而設的年度展覽及比賽,匯聚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和發明家,展示具突破性和多元化的創新發明和解決方案。 其中由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電能工程講座教授鄒國棠教授帶領的團隊研發的「用於全封閉環境的高度集成無線超聲波電動機系統」獲得全場總冠軍及金獎。團隊研發的無線超聲波電動機系統,以單一集成式的磁力耦合器連接超聲波電動機,能在沒有電纜、電池和控制器情況下,以無線方式供電及控制電動機,大幅降低維護成本。其靈活的模組化設計可無縫集成,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景,包括傳統佈線複雜或不便佈線的環境,例如機械臂。此發明為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先進應用帶來全新解決方案。 獲獎發明中,有十項為理大初創公司研發,當中包括理大學者領導初創,充分彰顯理大PolyVentures對培育初創企業的完善支援配套。理大致力協助矢志創業的理大學者、研究人員、校友和學生,助他們實踐理想,至今已培育逾500間初創企業。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恭賀理大得獎團隊,並表示:「理大師生及校友能夠取得如此佳績,充分反映大學擁有強大的科研實力,秉持勇於尋求突破,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尖端科研和創新方案造福社會,助全球應對迫切的挑戰。理大會繼續推動PolyImpact的理念,致力透過卓越的教育、研究和知識轉移,以創新發明為香港、國家和世界帶來正面的影響。」 「第四屆亞洲創新發明展覽會—香港」由香港出口商會與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主辦方Palexpo合辦,吸引約140個來自香港、內地,以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發明項目參展。理大獲獎項目簡介如下,詳情請參閱附件或理大知識轉移及創業處網頁。 得獎項目 發明者 獎項 用於全封閉環境的高度集成無線超聲波電動機系統 鄒國棠教授 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電能工程講座教授 全場總冠軍 金獎 眼睛晶片技術 周麗蘋博士 眼視覺研究中心聯合首席研究員、理大眼科視光學院、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研究助理教授 Chau-minh PHAN 博士 眼視覺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中國發明協會-創新發明獎(熊貓獎) 金獎 以無線聲肌圖控制的新型前臂義肢「ProRuka」 鄭永平教授 理大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聲連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董事 Vaheh NAZARI 先生 理大學者領導初創「聲連科技有限公司」硬件工程師 金獎 城市「最後一厘米」無人機配送方案 黃海龍博士 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金獎 結合輻射製冷與雙面光伏發電的低碳建築技術 呂琳教授 理大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教授 龔權博士 理大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金獎 天然脂肪替代品「AkkMore™」 常金輝博士 理大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助理教授(研究)、理大學者領導初創「寶力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金獎  結合拓樸學設計的人工蠔礁 陳德强先生 理大設計學院校友、理大初創「Team Orz」工程師 金獎 快速分離和檢測微納米塑膠的微流體晶片「Plastaway」 蔡松霖博士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塑去塑回有限公司」技術顧問 陳俊均博士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理大學者領導初創「塑去塑回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銀獎 用於無線電能傳輸裝備的高效GaN功率變換器模組 劉偉博士 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銀獎 肺部放射治療支援系統「LungRT Pro」 蔡璟教授 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放療視界有限公司」技術顧問 銀獎 VR 視力矯正訓練設備「Vcare」 鄧育明博士 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高級講師、理大學者領導初創「雲眸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創始人 銀獎 城市交通噪音實時測量技術 梁志堅博士 理大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 銀獎 智能防感染流動乾廁「allcareAI」 胡百非先生 理大人文學院傑出校友、理大初創「百隆人工智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銀獎 基於人工智能算法的花朵型智能藥盒 曾鏡鏘博士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博士畢業生、理大初創「人人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行政總裁 銀獎 聚氯乙烯廢棄物升級再造技術 黃智紳先生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校友、理大初創「創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銀獎 用於膝骨關節炎的智能可穿戴式治療儀 符少娥教授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及洪克協痛症管理教授、體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長 銅獎 理大初創勇奪大灣區創業大賽金奬 理大初創於另一個在大灣區舉行的創業比賽同樣取得佳績。由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博士後王鶴壽博士和孫金紅博士領導的初創「諾瓦科技」榮獲「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 2024」香港賽區初創團隊組金獎。團隊研發的通用型智能底盤,讓設備可於無接觸下充電,並有助實現L4級全自動駕駛,同時令通用型智能底盤在各領域的應用更具競爭力。該初創獲理大微型基金支持發展業務。 ***完***  

2024年12月7日

成就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web

香港理工大學歡迎特區政府委任林大輝博士為校董會主席 葉中賢博士為校董會副主席、李健先生為大學司庫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欣悉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理大校監李家超先生再度委任林大輝博士為校董會主席,並委任現任校董會成員葉中賢博士為校董會副主席,以及李健先生為大學司庫,任期由2025年1月1日起生效,為期三年。 林大輝博士對特區政府續任他為校董會主席感到鼓舞和責任重大,並承諾會一如以往,竭盡全力,全心全意,服務母校、香港和國家。 林大輝博士感謝特區政府和理大所有持份者對理大發展的指導和支持,讓理大能在這數年間躋身世界百強學府。目前,理大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57位,是一所世界級的創新研究型大學。 他期望理大團隊繼續團結奮進,上下一心,再接再勵,再創佳績,培育更多擁有家國情懷,具備全球視野和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人才,貢獻香港、貢獻國家。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對林博士的續任表示歡迎,他指出:「林博士是理大傑出校友,曾在的不同崗位服務理大。他在不同界別都擁有豐富的經驗,其廣泛社會網絡和卓越管理能力,有效助力理大應對挑戰並快速發展。在過去近六年的主席任期裡,林博士領導校董會制定大學發展方向,支持管理層執行發展策略,並積極參與多項重要工作,如推廣中華文化和建設新主校門。在林主席的帶領下,理大上下一心,團結奮進,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呈現出了朝氣蓬勃的局面。」 理大亦歡迎新任校董會副主席葉中賢博士及大學司庫李健先生。葉中賢博士是通用國際企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亦為現任理大校董會成員。葉博士積極參與社會及工商界事務,近年公職包括香港工業總會名譽會長、職業訓練局理事會副主席、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和資歷架構督導委員會主席及回收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 李健先生擁有超過30年的會計、規劃、企業管治、稅務及投資者關係等豐富經驗。李先生是中電源動集團財務及風險管理總監。他為香港會計諮詢專家協會秘書長,並曾擔任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主席。 林主席及滕校長代表理大仝人衷心感謝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及大學司庫方蘊萱女士, 感謝他們多年來為理大的長足發展出謀獻策,提供寶貴意見,貢獻良多。 ***完***

2024年12月6日

其他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Photo 1

理大晚宴籌得逾港幣1,800萬元善款支持大學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於 12 月 2 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盛大晚宴,共籌得逾港幣 1,800 萬元。今年是理大慶祝大學正名 30 周年,晚宴以「凝聚力量‧創新利民」為主題,吸引逾 800 位嘉賓,包括理大校友、贊助者和支持者歡聚一堂,共襄善舉。 啟動典禮及祝酒儀式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先生,聯同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大學司庫方蘊萱女士、理大基金主席暨晚宴籌委會聯席主席查毅超博士、理大基金副主席暨晚宴籌委會聯席主席黃少華教授、晚宴籌委會聯席主席陳正欣博士、大學顧問委員會主席顏吳餘英博士、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行政及拓展副校長盧麗華博士,以及晚宴主要贊助旭日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楊勳先生和至尊贊助伯恩光學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楊建文博士一同主持。 滕錦光教授代表理大向全體大學社群和所有支持者致以衷心感謝,並說:「理大從 1937 年的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到今天的創新型世界一流大學,走過了 87 年的輝煌歷程,這份成就與所有理大人的努力和支持密不可分。展望未來,我們將秉承校訓『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的精神,在教學和科研領域不斷追求卓越,為香港、國家和世界作出貢獻,也期待繼續得到各界的大力支持,與我們攜手同行,再創輝煌。」 查毅超博士表示:「今年除了是理大正名大學 30 周年,亦是理大基金成立 10 周年,意義非凡。基金在過去十年不斷茁壯成長,成功頒授了 39 個勵學教授席、兩個冠名教授席及 10 個勵學青年學者席,支持理大的學術發展。這些成果不但為大學發展注入新動力,亦彰顯了我們對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 晚宴為來賓呈獻連串精彩的音樂表演。由譚天樂先生指揮的理大合唱團獻唱理大之歌,為晚宴揭開序幕。隨後,陳煒文博士與著名鋼琴家鄭慧博士表演動人心弦的鋼琴古箏二重奏,贏得在場嘉賓的熱烈掌聲。壓軸表演由鄺美雲小姐聯同特別表演嘉賓黃偉綸先生獻唱,及與全場嘉賓合唱,為晚宴掀起高潮。 由譚天樂先生指揮的理大合唱團獻唱理大之歌,為晚宴揭開序幕。 陳煒文博士(右)與著名鋼琴家鄭慧博士(左)表演動人心弦的鋼琴古箏二重奏。 壓軸表演由鄺美雲小姐(右)聯同特別表演嘉賓黃偉綸先生(左)獻唱。 全場嘉賓合唱,為晚宴掀起高潮。 晚宴的另一亮點是慈善拍賣會,八項拍賣品包括名酒、名貴腕錶及藝術品,分別由陳正欣博士、陳淑玲女士、張心瑜女士、麥羅武先生、伍月柳教授、史立德博士及崔德剛教授工程師贊助,拍賣所得將全數用於支持理大學術及科研發展。 同場亦設有互動式科研展覽,展出理大高等研究院一系列具影響力的研究和創新成果,讓來賓更了解理大在科研領域的最新突破與成就。 晚宴共籌集超過港幣1,800萬元,收益在扣除必要開支後,將用於支持大學發展。 晚宴籌委會成員林李婉冰女士(左)聯同理大基金副主席暨晚宴籌委會聯席主席黃少華教授(右)主持拍賣環節。 晚宴現場設置了互動式科研展覽,向嘉賓展示理大高等研究院一系列具影響力的研究和創新成果。   ***完***

2024年12月6日

活動 拓展事務處

Photo 1

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舉辦研討會 推動本地及國際體育科技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聯同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瑞騰國際體育科技集團及薩馬蘭奇體育發展基金會合辦為期三日的「2024體育科技研討會」,邀得多位前奧運及世界冠軍運動員,以及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和體育產業業界領袖,分享體育科技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實戰經驗和行業發展,吸引逾二百名學生、研究人員及業界人士參與。 研討會已於11月30日至12月2日期間舉行,首日亮點活動為體育科技人才與產業發展座談會,邀得六名前中國香港及國家隊奧運及世界冠軍運動員,包括現為體育科技研究院體育顧問及理大博士生、女子雙人十米跳台奧運金牌得主王鑫女士、女排奧運金牌得主張萍女士、羽毛球世界冠軍馬晉女士和陳金先生、游泳世界冠軍張雨涵女士,以及中國香港首位世界冠軍女單車手李慧詩女士,分享其運動員生涯點滴、運動科技應用的經驗,以及退役後的個人和事業發展。 為促進大灣區及大中華區與世界各地體育學術及產業機構的交流和合作,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明教授牽頭成立「國際體育科學技術學會」,並於座談會上舉行成立儀式。學會將致力搭建與國際接軌的通道,促進體育科技產業的發展。 張明教授表示:「香港在國家創科發展中擔當內地與國際之間『超級聯繫人』的重要角色,必須把握好作為體育產業領頭羊的機遇,推動產業的人才培育和引進,以及技術發展。憑藉堅實的應用工程研究基礎,理大在體育科技相關跨學科研究方面碩果纍纍,今後將繼續努力在教育、研究及技術轉移方面,為體育科技產業作出貢獻,促進香港和國家在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 緊接兩天的研討會,來自理大、內地、美國、法國及英國等地學術機構學者及業界專家,圍繞體育科學和體育科技主題,分享最新體育科技成果及產品,闡釋如何結合運動生物力學、智能可穿戴系統、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提升訓練效果。 另外,國家游泳隊主教練崔登榮先生、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陸一帆教授,以及前國家游泳隊世界冠軍張雨涵女士亦親身分享國家精英游泳運動員的訓練體制,並由兩位前奧運冠軍王鑫女士和張萍女士,分享她們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工作。 為培育體育科技人才,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明年將聯同生物醫學工程學系開辦「體育科技與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並於「生物醫學工程(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增設體育科技的專修領域。理大預計每年將培育數百名高質素體育專業人才,為香港和國際體育界注入新血。體育科技研究院亦重視與各類體育精英的學術合作和人才培養,理大特別設立多項獎學金,資助精英運動員修讀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亦計劃為精英運動員提供度身訂造課程,以配合其訓練及學習需要。 體育科技研究院體育顧問及理大博士生、前國家隊女子雙人十米跳台奧運金牌得主王鑫女士(左圖)、前國家隊女排奧運金牌得主張萍女士(右圖)分享她們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工作。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陸一帆教授(左)主持座談會,國家游泳隊主教練崔登榮先生(中)及前國家游泳隊世界冠軍張雨涵女士(右)分享國家精英游泳運動員的訓練體制。   研討會選出六位最佳報告獲獎者,並頒發獎狀,予以表揚。 ***完***

2024年12月5日

活動 體育科技研究院

C0128

理大十六位學者獲選為「2024年度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十六位*學者獲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評選為「2024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4),印證大學的科研及學術成就備受國際認可,並在不同領域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此項殊榮旨在表揚在各自研究領域極具影響力的頂尖學者,他們在過去11年間發表的多篇學術論文,在其學術範疇和出版年份內的被引用次數均高踞全球首1% 。本年共有6,636名來自59個國家和地區、不同領域的學者獲選。 理大一直致力培育科研人才,推動創新創業及科研成果轉化。大學今年共有355名學者躋身史丹福大學全球首 2% 科學家排行榜,上榜人數在本港院校中排名第三。大學亦積極聘請海外知名學者加盟,包括透過特區政府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聘用了13名國際知名學者,領導多個創新科研項目。 獲評為「2024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的理大學者如下(按英文姓氏排列):   範疇 姓名 所屬學院/學系及職銜 跨領域 柴揚教授 理學院副院長(科研)、應用物理學系教授 張綽芝博士 護理學院助理教授 黃海濤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教授 李剛教授 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羅健平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講座教授 沈岐平教授 協理副校長(環球合作)、建築及房地產學系講座教授 王鑽開教授 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郭氏集團仿生工程教授、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吳韜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講座教授 嚴鋒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講座教授 張曉博士 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工程學 嚴晉躍教授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張磊教授 電子計算學系講座教授 化學 黃勃龍博士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 計算機科學 陳家進教授 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學系暫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 *十六位獲選學者中包括兩位前理大學者 #首要機構為新加坡國立大學   ***END***

2024年12月2日

成就 大學策劃處

01

理大舉辦「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校長論壇暨常務理事會2024」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作為本屆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聯盟)輪值主席,今日舉辦「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校長論壇暨常務理事會2024」,吸引來自六個國家、九所常務理事會大學的代表參與。是次論壇以「絲綢之路全球參與策略」為主題,匯聚聯盟成員,分享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真知灼見,並探討整合資源以促進教育發展及人才培養,為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提供合作機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一帶一路專員何力治先生、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及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張立群教授為論壇揭開序幕。 何力治先生致辭時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將繼續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推動教育交流和人才發展。我們期待透過多元及全面的獎學金網絡、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等合作夥伴,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才平台,建立長遠的一帶一路人才庫,促進經濟穩定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 滕錦光校長表示:「理大矢志成為創新型世界一流大學,致力培育人才,並推動具影響力的研究及知識轉移,以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很榮幸於2015年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同創立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冀與聯盟成員機構的高層代表合作,共同應對高等教育面對的挑戰,推動一帶一路沿線的創新和學術發展。」 張立群校長致辭時表示:「西安交通大學作為聯盟理事長單位及常設秘書處,致力於促進成員之間的合作,加強秘書處有效服務各成員機構的能力。按照共商、協作、共享的原則,西安交通大學將繼續與所有合作夥伴攜手,促進聯盟的可持續發展,為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作出貢獻。」 多位重量級嘉賓在論壇上發表演講(按機構英文名字排序),包括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可持續發展科學與創新副校長Aliya AKTYMBAEVA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韓杰才教授、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副校長(學術)Osman HASAN教授、米蘭理工大學國際事務副校長Ilaria VALENTE教授、薩班哲大學校長Yusuf LEBLEBICI教授、澳門大學副校長(學術)許敬文教授及諾維薩德大學校長Dejan MADIĆ教授。理大副校長(學生及環球事務)楊立偉教授及協理副校長(環球合作)沈岐平教授亦有出席論壇。 論壇期間,與會者就區域學術交流和研究合作分享寶貴意見,並提出有效策略以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討論重點包括全球參與策略、產學研合作、成員機構的夥伴關係及聯盟的未來發展等。 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由理大和西安交通大學於2015年共同創立,是一個非政府、非牟利組織,旨在提供開放及國際化的高等教育合作平台。理大為聯盟副主席,致力在一帶一路沿線發揮領導作用,促進人才培養、技術及政策研究、文化交流和醫療服務等領域的發展。   ***完***

2024年11月30日

活動 環球事務處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