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特設傑出成就獎
理大頒發「校長特設傑出成就獎」,以表揚在教學、研究及學術活動,以及服務方面有優秀表現和貢獻的教職員。獎項分個人和團體組別,2019/20 年度的得獎者包括:
個人獎項 — 教學
個人獎項 — 研究及學術活動
團體獎項 — 服務(非教學職員)
恭喜各位得獎者!他們熱誠投入工作,展現專業精神,同時彰顯理大的精神,獲獎實至名歸。
教學
魏佩菁博士 — 與學生同步成長
魏博士熱切探索及開創新的教學方法,使課程內容更加豐富,以應對物理治療學生的需要,並提升他們的學習體驗。魏博士採用以學生為本的創新教學方法包括:利用流動應用程式為臨床實習的學生提供即場支援;將互動遊戲帶進課室;建立分別由老師和學生主導的網上教學單元;以及開辦一項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心肺健康及疾病跨學科管理」。
其中最受注目的是為心肺物理治療教學引入模擬醫學,並加入翻轉課堂教學元素,設計了「模擬醫學情景翻轉課堂教學」(Computerised Medical Simulation Flipped Classroom),讓學生有機會運用知識分析模擬患者不斷變化的狀況並即場作出決定,拉近課堂教學與實際臨床環境之間的差距。
目前,魏博士正進行一個受資助項目,開發一套網上資源和指引,以供臨床教師作培訓使用,用以收窄臨床教師在物理治療學生臨床實習時的評核標準,以確保學生獲得公平的評核。
此外,魏博士還發現物理治療學生普遍側重於吸取專業知識及能力,卻往往忽略了軟技巧的重要性。她於是開發由學生主導的「專業能力個案單元」以提升學生的溝通技巧,以及「文化能力單元」,讓他們作好準備,與不同文化背景的醫護、患者及護理人員一同工作。
我希望能在學生的學習旅程中陪伴左右,照顧他們的需要,支持他們,與他們同步成長。
魏博士堅持「與學生同步成長」的信念,她說:「我希望能在學生的學習旅程中陪伴左右,照顧他們的需要,支持他們,與他們同步成長。」
魏博士屢獲殊榮,包括2016 年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頒發傑出教學獎(新晉教學人員組別),以及 2018 年獲國家教育部頒發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高等教育)。
「我十分感激理大和康復治療科學系,讓我能將構思轉化為實際成果,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援,同時多謝各位同事和學生,對我在探索新教學方法方面給予信任和支持。」魏博士說。
陳世道博士 — 讓學生投入學習,樂在其中
陳世道博士致力於利用以實證為基礎、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再配合流動應用程式,為學生提供一個易於投入和樂於學習的環境,從而提升 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
由陳博士率領的理大團隊,與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合作,進行「以主動學習模式配合流動應用程式推動大學 STEM 教育」(Developing Active Learning Pedagogies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in University STEM Education,PALMS)的項目。這個獲得教資會資助的項目有超過 40 位學者參與,設計了一系列主動教學方法和相應的流動解決方案。
陳博士帶領團隊為PALMS 搭建了網上聊天平台「YoTeach !」,讓學生在課堂上發問或發表意見;以及開發了一個附有遊戲元素的學生互動系統「Badaboom !」。
陳博士亦率領團隊創製了多人網上競逐生存遊戲「CellGame」,讓學生寓學習於娛樂;以及利用互動網上的白板設計了「問題導向的協作學習和同學互評」。
我感到十分榮幸,亦心存感激,獲此殊榮,實在有賴理大管理層和同事的支持。
現時,PALMS 所開發有關主動學習的良好方法,已被全球逾 70 個國家 280 個城市中約 700 間大、中、小學和企業應用。PALMS 團隊多年來共奪得十個國際獎項,包括 2020 年亞洲電子學習論壇模範教學獎金獎,以及 2019 年「全球教學創新大獎」自然科學科組別銀獎。陳博士說:「PALMS 團隊一直以謙遜的態度著力探索,最終獲得國際認可。」他補充說,團隊的目標是要透過科技支援的主動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過程。
此外,陳博士亦曾於 2014 年獲應用數學系頒授最佳教師獎、2019 年獲 EduTech Asia Awards 授予亞洲教育科技領導(高等教育組別)銀獎,並於 2020 年獲 EdTech Digest 選為「引領潮流的學校領導者」。
研究及學術活動
柴揚博士 — 探索低維度材料研究
柴博士的研究以電子及能源設備專用的低維度材料為主。低維度材料有至少一個維度屬納米級,具備電子、光學、熱能、機械及化學特性,其特性讓人意想不到,有時更非常奇特。低維度材料的研究近年有所發現,為應用在電子、光子、生物醫療、航空及污染控制等範疇帶來突破。
柴博士與其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模仿人類視網膜圖像傳感、記憶和前期處理功能的光電器件。這項新發明的圖像識別率和處理效率,均較現有的人工視覺系統優勝,在仿神經形態的人工視覺系統中極具潛力,有助快速處理大量動態視覺資訊。
對於獲頒校長特設傑出成就獎,我感到十分榮幸,亦非常感激每位同事、團隊成員和合作夥伴;更希望能在科研工作上取得更大的進展。
關於這新設備的研究論文,已於 2019 年在《自然 — 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 )中刊載。柴博士於 2012 年加入理大,也曾在《自然 — 電子》(Nature Electronics )、《自然 — 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等學術期刊發表過約一百篇論文,不但廣受科學界關注,部分論文更得到廣泛引述和媒體報道。
柴博士的研究獲得外界共 638 萬港元的研究經費,包括來自由研究資助局促成的「德國與香港合作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
自 2016 起,柴博士一直是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轄下電子設備學會活躍的傑出講師。他現任香港物理學會副會長和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電子器件及固態電路聯合會香港分會主席。他亦是多份享負盛名的期刊的特約編輯和審稿人,以及多個國際會議的主席或聯席主席。
柴博士先後於史丹福大學及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修讀,其後在 2012 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學出任助理教授,並於 2018 年升任為副教授。
靳偉教授 — 領導光纖氣體感測研究
靳教授的研究興趣十分廣泛,涵蓋光子晶體光纖器件、光纖傳感器、光纖激光器及放大器、光學氣體感測器、電力變壓器,以及土木及機械結構的狀態監測等。
靳教授是微結構光纖氣體傳感的先驅及權威,20 多年來一直致力其實際應用的研究,例如感測有害氣體。2014 年,他與研究團隊開發出一項微結構空心纖維光熱光譜技術,把光纖氣體傳感器的敏感度和動態範圍提升了三個數量級( 即 1,000 倍), 並在《自然 — 通訊》期刊中發表研究成果。
近年, 研究團隊開發出更先進的技術, 即「模式相位差光熱光譜」(Mode-phase-difference 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其表現已遠超於最先進的電化學及半導體氣體傳感器。該技術令人矚目,獲刊載於《自然 — 通訊》,更被評為「光纖氣體傳感方面的標誌性技術」,獲中國光學學會中國激光雜誌社選為「2020 年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技術之一。該技術能以單一傳感元素進行多成分氣體感測,為用途廣泛的精準氣體傳感定下路向。此外,靳教授近期從事的兩個研究項目,分別與太空站的有害氣體監測和醫學診斷的呼吸分析有關。
細心觀察,再加一點想像和論證,能讓你更接近真相。
靳教授有關光纖傳感器的研究合共獲得超過 5,000 萬港元的經費,並屢獲殊榮,包括 2006 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頒發「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B 類)」、2009 年獲國家教育部選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及於 2018 年奪得深圳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靳教授曾撰寫或合著兩本書、10 個章節及 300 篇期刊論文,以及其他多份學術著作。他的作品獲引述超過 7,000 次,H 指數達 45(科學引文索引)。他是美國光學學會會士及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靳教授取得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光電工程博士學位,於 1996 年加入理大出任助理教授,並分別於 1998 年及 2003 年晉升為副教授及教授。
服務
迅速開發三維打印眼罩及全面罩,應付疫情下迫切需求
文効忠教授(後排中)的領導下,理大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與工業中心團隊迅速設計及製作眼罩和全面罩,協助社會各界共同抗疫。
在新冠病毒剛確認在本港傳播不久,伊利沙伯醫院(伊院)與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即聯絡理大,尋求方法解決前線醫護的眼罩和面罩嚴重短缺的燃眉之急。
因應迫切的情勢,理大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全港擁有設備種類最多、質素最佳的三維打印研究中心,立即與理大工業中心攜手迎接挑戰,在短短十天內使用高抗物料趕製了 500 件可重用眼罩及 200 件即棄眼罩,供伊院使用。
與此同時,鄭翼之製造工程學講座教授、工程學院院長兼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總監文効忠教授,極速組成一支團隊負責設計全面罩。工業中心工程經理王永輝工程師負責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與工業中心之間的統籌工作,而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鄭奇峯高級工程師則負責領導設計工作。團隊僅花了六天、經過六輪設計便得出最終方案。設計參考了理大設計學院有關亞洲人頭形的研究,設計出適合中國人配戴的全面罩。
團隊動用了校內所有三維打印機,24 小時不停運作,在 11 天內趕製了超過 1,800 件全面罩,不僅足夠給醫管局使用,更能供消防處及政府物流服務署使用。至 2 月底,一家本地生產商接手負責大量生產理大的全面罩,向醫管局的每日供貨量達 10,000 件,至 3 月底更加增至 30,000 件。
為長期對抗新冠肺炎作好準備,團隊亦設計及製作了兩款低成本的可重用全面罩——「全民通用防護面罩」和「加強版保護面罩」,供理大社群、非牟利機構和公眾人士使用。團隊喜獲一家本地生產商支持,能免費向保良局、伸手助人協會及聖雅各福群會等非政府機構分發有關面罩。此外,12 個海外組織亦向團隊尋求技術意見及生產支援。
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及工業中心團隊 | |||
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 | |||
文効忠教授、工程師(團隊領導) | 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主任 | ||
鄭奇峯 | 高級工程師 | ||
倪智恒 | 高級工程師 | ||
張一帆博士 | 工程師 | ||
馬曦嵐博士 | 副工程師 | ||
袁俊暉 | 副工程師 | ||
工業中心 | |||
鄭嘉寶 | 高級工程經理 | ||
張清政博士、工程師 | 高級工程經理 | ||
王永輝工程師 | 工程經理 | ||
何健民 | 副工程師 | ||
張恭彬 | 副工程師 | ||
攜手修復校園
物業管理處的修復小組與總監劉偉良先生(左七)秉持 HOPE 的精神,為理大服務。
理大校園於 2019 年 11 月的社會事件中受到極大影響,因此物業管理處成立了一支修復小組,不但負責為大學危機處理小組提供適切支援,而且也肩負大規模修復工作的重任。
在校園事件和平解決後,物業管理處的修復小組立即聯同校園發展處與健康安全及環境事務處開展修復工作。經過安全評估後,小組制定了清晰的目標,同時定出各種可行解決方案,迅速地為校園進行修復。
團隊秉持「從心服務(Heart)、上下一心(One Team)、專業水準(Professionalism)、卓越表現 (Excellence)—— HOPE」的精神,讓校園得以分階段重新開放,當中大部分於2020 年1 月中之前已恢復正常運作。
物業管理處團隊 | ||
游昌鴻 | 物業管理副總監 | |
譚俊文 | 物業管理副總監 | |
陳偉明 | 高級物業管理經理 | |
戚子翔 | 高級物業管理經理 | |
洪翠珊 | 高級物業管理經理 | |
黃志滔 | 高級物業管理經理 | |
劉淑逑 | 高級行政經理 | |
周振強 | 資訊及通訊科技經理 | |
陳允琪 | 物業管理經理 | |
張恭偉 | 物業管理經理 | |
關敏兒 | 物業管理經理 | |
郭嘉敏 | 物業管理經理 | |
余超敏 | 物業管理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