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Photo 1

理大与惩教署签订合作备忘录推动食物废料升级及发展环保产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惩教署今日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食物废料升级及发展环保产品,为可持续发展的惩教工业注入新动能。 合作备忘录为理大和惩教署的合作订立框架,于未来五年共同推动创新发展方案,当中包括将理大有关食物废料升级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惩教院所内的工业生产工作;以及理大为在囚人士提供环保产品设计和生产的训练,以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等。有关合作在推动环保的同时,亦协助在囚人士更生。 在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惩教署副署长(更生及管理)吴超觉先生共同见证下,理大未来食品研究院院长、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教授黄家兴教授及惩教署助理署长(更生事务)唐恂先生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赵汝恒教授致辞时表示,理大多年来积极透过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应对社会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是次与惩教署合作所应用的「食物废料衍生3D打印复合材料」专利技术,由理大未来食品研究院研发,为解决香港都市食物废料及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开拓新出路。双方透过合作打造互助生态圈,从中创造出崭新的经济、生态及人文价值,为实现社会共融及可持续发展出一分力。 吴超觉先生致辞时表示,惩教署一直致力在惩教工作中引入环保措施,以建立一个综合及可持续发展的惩教制度。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为可持续发展的惩教工作奠下重要的里程碑。首阶段的合作是将理大的咖啡渣转化成3D打印物料的专利技术,应用到在囚人士的工业生产工作。理大亦会为在囚人士提供产品设计的职业训练,开发更多不同的咖啡渣环保产品。 有关的咖啡渣环保产品会于惩教署体育会的「征心制造」慈善网上销售平台出售,以向公众推广助更生和环保信息。售卖礼品所得收益在扣除必要成本后,将会捐赠予不同的本地注册慈善机构,为在囚人士提供一个回馈社会的机会。 ***完***  

2025年2月7日

活动 未来食品研究院

Photo 1_b

理大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携手培育医学专业人才 推动放射腫瘤学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一大)签署合作备忘录,探讨双方在教育及医疗创新方面的合作,包括携手培育医学专业人才及促进联合医学研究等。是次合作将结合理大于医疗化验科学和放射学领域的教学及研究实力,以及山一大在腫瘤放射治疗的临床工作及前沿科技应用经验,推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養及研究发展。 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上月于山东济南举行,在山东省副省长陈平先生、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系主任蔡璟教授、理大诊断科学及分子遗传学讲座教授叶社平教授、山一大党委书记刘思金教授及山一大附属腫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的共同见证下,由理大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和山一大党委副书记王宇轩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岑浩强教授表示:「这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是理大与山一大携手迈向医学教育与研究新高峰的重要一步。我们将结合理大在医疗科技领域的科研实力,以及山一大在腫瘤治疗的丰富临床经验,共同开拓放射腫瘤学的未来发展。」 王宇轩教授表示:「山一大与理大的合作,是基于双方在医学领域的共同愿景。我们期待通过此次合作,进一步加强两校在人才培養、科研创新及临床实践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理大与山一大将积极开拓各种学术及专业交流,探索共同培育医学专业人才、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合作潜力,期望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培育未来的医学人才,提升放射腫瘤学研究的成果,为提高国家及香港医疗水平作出贡献。 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团队亦出席同场由山一大附属腫瘤医院和山东省抗癌协会主办的「第二届腫瘤粒子治疗大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逾2,000名专家一同探讨国内外腫瘤粒子治疗的新理念、技术和成果。会上,蔡璟教授更获邀以人工智能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主题发表演说。   ***完***

2025年2月7日

活动 医疗及社会科学院

photo 1_for website

理大与南方医科大学及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共建国际运动医学康复中心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南方医科大学及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医院)达成合作协议,成立「国际运动医学康复中心」。此项合作将整合三方独特优势资源,包括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的专业学术和科研知识、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的学术优势,以及深圳医院的丰富临床经验和资源,共同提升运动医学和康复服务水平,为促进医疗产业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率领理大学者代表团最近到访南方医科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参观考察,深入探讨先进的运动医学与康复技术的应用。此外,赵汝恒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刘叔文教授及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周宏伟教授代表三方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建立「国际运动医学康复中心」。 赵汝恒教授致辞时表示,理大致力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培养优秀人才。 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拥有顶尖学者及经验丰富的临床导师,是亚洲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学术机构。是次合作将有效推动国内外先进运动医学与康复技术的应用,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产业的发展,有助提升业界竞争力及运动医学康复治疗水平。 「国际运动医学康复中心」集医疗、教育与科研为一体,为患者提供专业和高效的运动医学康复及临床服务,涵盖运动损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全方位服务。 中心将积极探索两校开办联合课程、国际学术交流和临床实习等合作机会,培养更多具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康复治疗人才,并打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多年来,理大致力为香港培育运动医学和康复科学的学者和相关专业人员,将为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指导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并积极开展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及康复训练等服务。 此外,中心将充分利用南方医科大学和理大体育科技研究院的科研优势,在运动科学、智能康复设备和运动监测系统等领域开展深入科研合作,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造福社会。 理大期待与南方医科大学及深圳医院三方携手合作,将中心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医、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并与国际伙伴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完***

2025年1月27日

活动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Photo 1

理大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携手成立医工合作创新研究实验室 推动医学教育及科研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探讨推动医学教育丶科研和医疗服务的发展。双方亦达成协议,正式成立「医工合作创新研究实验室」,聚焦科创研发丶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是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支持医学和工科科技创新,为培育未来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共同为全球医学发展作出贡献。 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丶校长滕锦光教授丶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丶北医三院院长付卫教授及普通外科主任原春辉教授的见证下,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北医三院副院长唐熠达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而在林大辉博士丶滕锦光教授丶黄永德教授丶付卫教授及唐熠达教授的见证下,理大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及原春辉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共建「医工合作创新研究实验室」协议。林大辉博士及付卫教授随即为「医工合作创新研究实验室」进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实验室正式成立。 滕锦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理大拥有87年历史,一直致力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北医三院是国家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三甲医院之一,为全国14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之一。我们感谢北医三院对理大的信任和支持,相信结合双方在医疗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优势丶加强医工协同融合发展,定能在培育人才丶教育和科研方面发挥更大潜力。」 付卫教授表示:「北医三院一直致力於推动医学与工程学科的交叉融合,此次与理大的合作将在科研创新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希望通过双方强强联手丶优势合作,共同推动医学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理大与北医三院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跨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共同开发先进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希望更准确预测疾病,优化病人的治疗体验,并实现更完善的健康管理。双方亦将积极推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流互访,联合培育博士後,培育未来的医学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贡献国家。 理大在医疗科技教研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和扎实基础,过去40年为各医疗专业培养超过五万名毕业生,涵盖医疗化验丶医疗影像丶放射治疗丶物理治疗丶职业治疗丶护理丶眼科视光丶义肢矫形丶言语治疗等范畴,支撑及支持香港医疗体系发展。除北医三院,理大亦一直与多间内地大学建立合作夥伴关系,并正就筹办第三所医学院积极展开筹备工作,满足香港及大湾区对高水平医疗健康服务的殷切需求。 理大及北医三院双方代表出席签署及揭牌仪式。 ***完***

2025年1月24日

活动 工程学院

Photo 1

数码港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融通「产学研投用」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提升创业培育成效

数码港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1月24日)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筹组加速器计划丶成立联合实验室丶投资理大初创,以及加强创科人才培训等,以支持初创企业成长,协助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培育更多创科人才。是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在推动产丶学丶研丶投丶用协作,完善香港创科生态圈的共同目标,致力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 合作备忘录在数码港主席陈细明丶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丶理大校董会成员及知识转移委员会主席李锦雄工程师,以及数码港投资者网络策划小组主席冼汉廸见证下,由数码港行政总裁郑松岩博士与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签署。 数码港主席陈细明表示:「特区政府正大力推动政丶产丶学丶研丶投的高效协作模式,为香港创造有利的创科发展条件。数码港作为香港数码科技旗舰及创业培育基地,汇聚超过2,100间企业,并拥有庞大的投资者和企业网络,一直协助初创企业与业界建立联系,促进技术转移和研发成果商品化。数码港今次与理大合作,正好结合双方优势,配合政府政策,合力扶植初创企业成长,支持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以及培养创科人才,推进政丶产丶学丶研丶投协作,完善香港的创科生态圈,助力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一直致力推动创新创业及知识转移,通过我们独有的PolyVentures初创生态系统支持初创企业,让初创在各个创业阶段,从教育丶研发构思,到孵化丶加速和融资,都能获得全面的支援。多年来,理大已培育超过500间初创,包括4间独角兽企业,以及逾7,600名创业家,成绩斐然。是次合作将结合理大的科研创新实力和数码港的强大网络,携手打造充满活力的产学研生态系统,培育更多创业家和初创企业,为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作出贡献。」 根据合作备忘录,数码港与理大计划夥拍业界领先的创业加速器,合作推出加速器计划, 以协助理大初创融资及产品研发,首轮计划将聚焦於前沿科技产品。在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及商业品化方面,双方将积极推动「数码港企业网络」和「理大PolyVentures初创生态系统」内持份者的紧密合作,加快人工智能丶大数据丶智慧城市方案丶数码娱乐丶金融科技丶区块链,以及网络安全等范畴的科技应用;并支持科研项目参与双方初创生态系统的各种基金与支持计划。双方亦拟探索「数码港投资创业基金」丶「数码港投资者网络」和「理大创业投资基金」之间的合作投资机会,特别是投资驻数码港的理大初创及使用理大知识产权的初创。 与此同时,人才是发展创科的基石,双方将为理大学生提供特定培训及实习机会,提升业界对技能的需求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让青年在职场实践中发挥所学,增加他们的实战经验。理大与数码港学院亦会合作为相关课程学生及理大初创提供培训,加强他们在创新科技及 创业领域的能力和发展。 另外,双方将结合数码港的广泛产业网络丶理大的卓越研发实力及创投基金的经验,加快相关科研开发与应用。数码港丶理大将与创投公司Two Square Capital联合创办实验室,致力扶持第三代互联网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创公司。主要合作包括由Two Square Capital资助理大的科研工作,以推进相关科技研究丶开发及商业品化;数码港亦将提供产业网络丶实体协作空间和产业参与机会,以培养年轻创业家。该联合实验室旨在推动结合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创新研发,探索具扩展性和节能的基础设施,以及开发专用人工智能模型,并利用去中心化应用程式(dApps)展示实用的区块链方案。 ***完***

2025年1月24日

活动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Photo 1_website

理大与网龙合作推动教育科技创新 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网龙)今日於理大校园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双方正式建立策略性夥伴关系。未来,双方将透过开发人工智能赋能的学习平台丶开展联合研究及交流活动等合作,推动教育科技在全球高等教育的应用,并促进科技人才的培育。 合作备忘录在理大副校长(教育)黄国贤教授丶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丶网龙首席财务官任国熙先生,以及网龙合规及企业事务部总监及公司秘书刘克建先生的见证下,由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系主任及电力系统工程讲座教授锺志勇教授,以及网龙区域业务发展总经理赵睿女士代表签署。 根据备忘录,理大和网龙将就三大范畴进行紧密合作,包括共同开发人工智能赋能的学习平台,供香港和全球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学生使用,以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双方亦会发挥各自卓越的学术研究优势和丰富的业界实践经验,开展联合研究项目,为教育科技的创新应用提供最佳实践。此外,双方将合作促进香港与内地丶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高等院校之间的学术和文化交流,以推动全球知识和思想的共享。 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系主任及电力系统工程讲座教授锺志勇教授表示:「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矢志成为香港乃至全球的工程教育和教育科技领导者,致力将最新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以科技力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次合作将促进理大在教育科技开发和创新应用的发展,并培育更多具备创新思维丶工程和教育科技知识的人才,为提升香港以至大湾区的教育科技竞争力作出贡献。」 网龙首席财务官任国熙先生表示:「我们很荣幸与香港理工大学开展合作,网龙将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应用领域的专业优势,结合理大的卓越学术资源,携手开发前沿的人工智能学习平台及教育解决方案,推动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迈向新里程。我们期待通过是次合作,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双方的资源整合,拓展市场空间,助力教育科技创新。」 ***完***

2025年1月23日

活动 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

Photo

理大於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表现卓越 五学科位列全球百强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创下佳绩,五个学科荣登全球百强,其中商业与经济学及工学更排名全球前50位,反映理大在教学与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及国际竞争力。 理大在排名中表现优秀的学科包括商业与经济学(第37位)丶工学(第41位)丶社会科学(第68位)丶计算机科学(第74位),以及首次晋身百强的理学(第97位),而其他学科包括艺术与人文学丶医学与健康和生命科学亦列入排名榜,肯定了大学在不同学术领域上持续追求突破的努力。 理大矢志成为一所创新型世界级大学,在人才培育丶科学研究和知识转移方面追求卓越。未来,大学将不断加强与全球各地夥伴的联系与合作,致力推动世界领先的研究及创新,并培育更多专业人才及社会领袖,为香港丶国家及世界作出贡献。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评分指标涵盖教学丶研究环境丶研究质量丶国际展望及产业五大类别,旨在评估全球大学在11个学科领域的表现。 有关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详情,请浏览: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by-subject。 ***完***

2025年1月22日

成就 大学策划处

Photo 1

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举办「防跌路上·同行有理」大行动 应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 为2,500名社区长者评估跌倒风险

根据政府卫生署资料,香港 65岁或以上在社区居住的长者当中,每年大约每五人便有一人跌倒,带来健康风险,亦对公共卫生资源构成潜在负担。为纾缓公营医疗体系的压力,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夥拍多个地区团举办「防跌路上·同行有理」大行动,目标为2,500名长者进行跌倒风险筛查,以学系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识别有跌倒风险的长者,并为他们提供防跌训练,推动理大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惠及市民。 香港特别行政区劳工及福利局康复专员陈伟伟先生丶行政会议成员及立法会议员张宇人议员丶立法会议员李镇强议员丶理大大学顾问委员会荣誉主席锺志平博士丶副校长(学生及环球事务)杨立伟教授,以及康复治疗科学系系主任彭耀宗教授,联同一众民政事务专员及理大代表共同主持活动启动仪式。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亦与各协办活动的地区团体签署合作备忘录,为未来的社区工作订立框架。 陈伟伟先生表示:「为推动社会福利界善用科技,政府在2018年拨款10亿元设立『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资助合资格的安老及康复服务单位引入防跌设备等科技产品。基金目前已批出约7.5亿元。在2024至25年度,政府向基金额外注资10亿元,并将扩阔基金的用途至适合家居使用的乐龄科技产品,让更多长者受惠。」 杨立伟教授表示:「八十多年来,理大一直致力创新及提供优质高等教育,为社区带来正面而有力的影响。理大培养的学生在各行各业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矢志成为一所在开拓及知识转移丶提供优质全人教育方面均领先的大学,为香港丶国家及世界作出贡献。理大期望为个人和社区带来有意义的改变,今天启动的项目正正实践了我们的使命。」 「防跌路上·同行有理」大行动旨在推广乐龄健康,特别强调预防长者跌倒的重要性。项目应用由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研发的人工智能及其他相关技术,由经验丰富的研究及教学团队带领物理治疗及职业治疗学生,义务为2,500名年满60岁的长者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跌倒风险。学系将根据检查结果,邀请为被评为有中度跌倒风险的长者接受康复治疗训练,而被评为高风险的长者将被转介至地区康健中心作进一步跟进。 项目首阶段将透过协办的地区团体招募合资格的长者接受检查,并计划扩充至全港其他地区。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将分析及整理所得的数据,期望能协助政府优化本港的基层医疗保健政策。 ***完***

2025年1月17日

活动 康复治疗科学系

SC

理大跨学科研究成果获肯定 16研究项目获医疗卫生研究基金支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推动跨学科研究,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具影响力的发明,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和医疗等需求。理大在最新一轮医疗卫生研究基金(HMRF)拨款中,有16个项目获得支持,总资助金额达港币1,430万港元。项目涵盖多个与医疗科技及医学工程相关的研究范畴,充分展现理大在医疗护理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实力。 理大获资助的项目涉及不同学科领域,包括护理学、康复治疗科学、医疗科技及资讯学、视光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生物及化学科技等,提出多元化创新解决方案,应对全球不断变化的医疗卫生挑战。这些研究不但顾及个人健康,亦全面考虑病患、医疗专业人员和照护者的整体福祉。 在护理学领域,理大的研究项目主题广泛,当中包括为认知衰弱人士提供音乐律动训练、专为提升癌症儿童心理健康而设的山藝训练、向认知障碍症患者的照顾者提供的静观减压,以及为独居长者制定机器人医疗互动介入方案等。 至于健康科技及资讯学研究,则着重结合先进科技及人工智能技术,改善疾病诊断及管理,包括针对甲狀腺功能失调、香港食源性抗菌素耐药性的传播、二型糖尿病、子癫症的早孕期预测,以及利用人工智能肺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协助治疗肺癌等项目。 在康复治疗科学方面,研究项目包括糖尿病管理、为患有慢性腰背痛长者提供的线上辅助及运动计划、解决长者失眠问题,以及针对长者跌倒风险的特定舞蹈干预等,协助缓和人口老化带来的医疗健康挑战。 至于在其他医疗科学和工程领域,理大的研究亦涵盖各种前沿研发项目,包括生物膜感染药物、用于吞嚥困难筛查的生物传感器以及学童近视控制技术等。有关理大16个获资助项目的詳情,请参阅附件。 医疗卫生研究基金于 2011 年 12 月成立,旨在建立科研能力,鼓励、促进和支援医疗卫生研究,建构并应用研究所得以实证为本的科学知识,协助制订医疗政策、改善市民健康、强化医疗系统、改进医疗实务、提升医疗护理水平及質素,以及推动临床医疗服务的卓越表现。基金也为以实证为本的促进健康项目提供拨款资助,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完***

2025年1月16日

成就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Photo 1

理大研发海洋自愈合混凝土促进碳中和 获低碳绿色科研基金支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推广绿色科技,以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来自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的跨学科专家团队利用建筑废料,开发低碳海洋自愈合混凝土,有望用作环保海洋建筑材料,以及应用於沿海建筑工程,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研究项目早前获香港特区政府「低碳绿色科研基金」拨款港币约603万元支持,为期24个月。 获资助项目名为「基於生物矿化技术增强建筑废料制备的海洋自愈合混凝土以长期脱碳」,由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丶环境科学及技术讲座教授及高赞明可持续城市发展教授李向东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包括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系主任丶环保建材讲座教授及安礼信土木工程教授潘智生教授,同一学系的余涛教授和冷真教授,并由助理教授(研究)孙潇昊博士出任共同项目的首席研究员。 由於天然岩石组成的骨料存量稀缺,科学界一直致力寻求有效的替代方法。此研究项目旨在设计和开发低碳海洋自愈混凝土,并采用废弃混凝土制备的再生骨料,以及利用生物矿化技术,透过海洋碳捕获菌来有效捕捉二氧化碳,藉此加速碳化以增强再生骨料的性能。新技术将有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建筑废料的循环再造,在海洋和沿海建筑工程方面具广泛应用潜力。这种微生物混凝土的结构更具自愈合特性,且耐用性高,长远有助实践减碳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未来,团队将进行实地测试和生命周期评估,以确保海洋自愈合混凝土符合耐用性和耐海洋腐蚀等严格标准。预期成果包括提供混凝土的全面设计指南丶最佳实践技术,以及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和环境效益。 李向东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透过生物矿化技术和再生骨料在海洋混凝土的创新应用,促进海洋建材制备的升级,为可持续建筑开拓崭新方案,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助力全球应对环境挑战,包括解决建筑废料的碳排放问题,促进建筑废料回收,以纾缓堆填区压力,并节约土地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长远为香港以至大湾区实现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低碳绿色科研基金成立於2020年,旨在为香港减碳和保护环境的科研项目提供更充裕和对焦的资助。   ***完***

2025年1月15日

成就 建设及环境学院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