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引以为荣 — 与顶尖科学家携手实现国家航天梦
中国在航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了其在科学及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令民众引以为傲。香港理工大学是香港唯一拥有国际太空任务实战经验的高等院校,对於近日迎接中国顶尖航天科学家访港,深感荣幸。这些科学家是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和探索火星等重要航天任务的先锋。
国家航天科学家访问团近日来港,出席由理大协办有关航天科技的连串庆祝活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先生,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科部部长蒋建湘教授,表示热烈欢迎。
访问团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赵小津教授率领,成员包括:
- 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教授;
- 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先生;
- 国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先生;
- 北斗三号衞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先生;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先生;以及
- 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女士。
访问团於6 月23 日莅临理大主持首场在港的公开讲座,随后亦进行了一系列讲座和学校探访活动,为香港的年青人介绍国家的航天项目。
此外,科学家团队及一些内地年青学者亦特别与理大科研人员及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见解。
是次团队访港的重点活动为 "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展出", 该展览於2021 年6 月26 日至7 月9 日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去年嫦娥五号采用理大研制的太空仪器所采集的月壤,於展览期间首度在港展出,理大对此深感雀跃鼓舞。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为展览开幕主礼时说:" '嫦娥探月' 工程对香港来说应该特别有亲切感⋯⋯理大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为 '嫦娥五号' 和 '嫦娥六号' 研发 '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我对香港院校在国家航天发展的贡献感到非常骄傲。"
这一系列活动展示了香港在国家推动科学及科技创新发展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并反映市民对国家航天成就感到自豪。
我对香港院校在国家航天发展的贡献感到非常骄傲。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
热烈欢迎国家航天科学家团队到访
访问团由赵小津教授(中)率领,成员包括戚发轫教授(左)及胡浩先生(右)。
左起:王亚军先生、薛永恒局长、戚发轫教授、赵小津教授、林大辉博士、龙乐豪先生、蒋建湘教授及滕锦光教授
"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 假理大举行
香港理工大学是香港唯一一所参与中国航天项目的院校。欢迎理大的老师们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成为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 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教授
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入港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参观由理大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兼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教授(前排左四)团队研制、在嫦娥五号采集月壤用的 "表取采样执行装置"。
陪同行政长官的包括理大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前排左一)、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前排左二)、校长滕锦光教授(后排右四)、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后排右三)与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副系主任吴波教授(后排右二)。
我相信,在未来国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更多 '香港智慧' 和 '香港方案'。
-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谭铁牛院士
理大参与国家首个火星探测任务
2021 年5 月,中国火星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 探测器首次降落火星,成为全球第二个国家成功着陆火星并执行巡视工作。在该探索火星任务中,理大的科研人员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担当重要角色。
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吴波教授及团队,研发出先进的地形测量及地貌分析技术,协助选取安全的着陆地点。
另一方面,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钟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启亮教授,带领团队开发了精密的太空仪器 "落火状态监视相机"("火星相机"),用以拍摄火星的影像以及监察 "祝融号" 火星车的状况。
理大以其科创实力,再次获邀参与国家重要航天任务,充分显示香港科研实力雄厚。
-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薜永恒先生
理大参与中国航天任务的工作获广泛报导,指出香港与内地有很多合作机会,共同推动国家创新发展。
理大航天科研发展里程
理大从事深空研究30多年,拥有国际太空探测的丰富经验。
1990年代
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容启亮教授,联同理大工业中心的研究人员,活用牙医抓钳的概念开发 "太空持崁钳",获太空人在前 "和平号" 太空站作精密焊接之用。
2003年
理大成功开发 "岩芯取样器" 供欧洲太空总署 "火星快车" 计划使用。
2006年
理大与国家航天局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签订协议,展开培育人才、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
2011年
理大研制了 "行星表土准备系统",供中俄合作的 "火衞一・土壤" 火星探索任务用於采集火衞一的土壤。
2013年
理大科研团队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邀请参与 "嫦娥三号" 探月任务。容启亮教授团队与研究院共同研制出 "相机指向系统",而吴波教授的团队则专注研究探测器着陆点的三维地形测绘计算模型及分析技术。
2015年
理大与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衞星有限公司合作,为长征六号 "一箭二十星" 任务研发出 "微型衞星平台及分离装置",该装置安装於 "开拓一号B" 微型衞星。
2018年
"嫦娥四号" 探月任务为国家缔造历史,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当中理大应用地形及地貌特徵及分析技术,协助为探测器选取着陆点,并利用 "相机指向系统" 拍摄月球影像。
2020年
理大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为 "嫦娥五号" 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研制 "表取采样执行装置"。该系统在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降落月球后,自动在月球表面收集月壤并把样本封装。
2021年
理大科研团队为 "问一号" 任务研发出 "落火状态监视相机",用以拍摄火星影像,并利用地形测量及地貌分析技术以识别可能的着陆点。
未来深空探测
理大一直深入参与中国的月球及火星探测任务,并於近期成立了 "深空探测研究中心",在航天科技的不同方向展开深入研究。该中心由容启亮教授领导,汇聚地质学、遥感、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物理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以突破科研界限,撷取影响深远的创新成果,并为香港的青年人提供参与国家航天事业的机会。
校长滕锦光教授说:"理大将加强对大学科研团队的支持,深信他们将继续努力不懈,积极参与国家航天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为推进国家航天事业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