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引以為榮 — 與頂尖科學家攜手實現國家航天夢
中國在航天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展現了其在科學及技術創新方面的實力,令民眾引以為傲。香港理工大學是香港唯一擁有國際太空任務實戰經驗的高等院校,對於近日迎接中國頂尖航天科學家訪港,深感榮幸。這些科學家是國家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和探索火星等重要航天任務的先鋒。
國家航天科學家訪問團近日來港,出席由理大協辦有關航天科技的連串慶祝活動,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先生,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科部部長蔣建湘教授,表示熱烈歡迎。
訪問團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趙小津教授率領,成員包括:
-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教授;
- 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先生;
- 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先生;
- 北斗三號衞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先生;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先生;以及
- 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女士。
訪問團於6 月23 日蒞臨理大主持首場在港的公開講座,隨後亦進行了一系列講座和學校探訪活動,為香港的年青人介紹國家的航天項目。
此外,科學家團隊及一些內地年青學者亦特別與理大科研人員及學生進行交流,分享見解。
A是次團隊訪港的重點活動為「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展出」, 該展覽於2021 年6 月26 日至7 月9 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去年嫦娥五號採用理大研製的太空儀器所採集的月壤,於展覽期間首度在港展出,理大對此深感雀躍鼓舞。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為展覽開幕主禮時說:「『嫦娥探月』工程對香港來說應該特別有親切感⋯⋯理大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為『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研發『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我對香港院校在國家航天發展的貢獻感到非常驕傲。」
這一系列活動展示了香港在國家推動科學及科技創新發展中,擔當重要的角色,並反映市民對國家航天成就感到自豪。
我對香港院校在國家航天發展的貢獻感到非常驕傲。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
熱烈歡迎國家航天科學家團隊到訪
訪問團由趙小津教授(中)率領,成員包括戚發軔教授(左)及胡浩先生(右)。
左起:王亞軍先生、薛永恒局長、戚發軔教授、趙小津教授、林大輝博士、龍樂豪先生、蔣建湘教授及滕錦光教授
「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假理大舉行
香港理工大學是香港唯一一所參與中國航天項目的院校。歡迎理大的老師們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為成為航天強國貢獻力量。
-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教授
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參觀由理大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兼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容啟亮教授(前排左四)團隊研製、在嫦娥五號採集月壤用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
陪同行政長官的包括理大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前排左一)、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前排左二)、校長滕錦光教授(後排右四)、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後排右三)與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系主任吳波教授(後排右二)。
我相信,在未來國家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更多『香港智慧』和『香港方案』。
-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譚鐵牛院士
理大參與國家首個火星探測任務
2021 年5 月,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降落火星,成為全球第二個國家成功着陸火星並執行巡視工作。在該探索火星任務中,理大的科研人員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擔當重要角色。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吳波教授及團隊,研發出先進的地形測量及地貌分析技術,協助選取安全的着陸地點。
另一方面,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啟亮教授,帶領團隊開發了精密的太空儀器「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火星相機」),用以拍攝火星的影像以及監察「祝融號」火星車的狀況。
理大以其科創實力,再次獲邀參與國家重要航天任務,充分顯示香港科研實力雄厚。
-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薜永恒先生
理大參與中國航天任務的工作獲廣泛報導,指出香港與內地有很多合作機會,共同推動國家創新發展。
理大航天科研發展里程
理大從事深空研究30多年,擁有國際太空探測的豐富經驗。
1990年代
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容啟亮教授,聯同理大工業中心的研究人員,活用牙醫抓鉗的概念開發「太空持崁鉗」,獲太空人在前「和平號」太空站作精密焊接之用。
2003年
理大成功開發「岩芯取樣器」供歐洲太空總署「火星快車」計劃使用。
2006年
理大與國家航天局月球探測工程中心簽訂協議,展開培育人才、學術交流及科研合作。
2011年
理大研製了「行星表土準備系統」,供中俄合作的「火衞一・土壤」火星探索任務用於採集火衞一的土壤。
2013年
理大科研團隊獲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邀請參與「嫦娥三號」探月任務。容啟亮教授團隊與研究院共同研製出「相機指向系統」,而吳波教授的團隊則專注研究探測器着陸點的三維地形測繪計算模型及分析技術。
2015年
理大與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衞星有限公司合作,為長征六號「一箭二十星」任務研發出「微型衞星平台及分離裝置」,該裝置安裝於「開拓一號B」微型衞星。
2018年
「嫦娥四號」探月任務為國家締造歷史,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當中理大應用地形及地貌特徵及分析技術,協助為探測器選取着陸點,並利用「相機指向系統」拍攝月球影像。
2020年
理大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為「嫦娥五號」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研製「表取採樣執行裝置」。該系統在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降落月球後,自動在月球表面收集月壤並把樣本封裝。
2021年
理大科研團隊為「天問一號」任務研發出「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用以拍攝火星影像,並利用地形測量及地貌分析技術以識別可能的着陸點。
未來深空探測
理大一直深入參與中國的月球及火星探測任務,並於近期成立了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在航天科技的不同方向展開深入研究。該中心由容啟亮教授領導,匯聚地質學、遙感、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及物理學等不同領域的專家,以突破科研界限,擷取影響深遠的創新成果,並為香港的青年人提供參與國家航天事業的機會。
校長滕錦光教授說:「理大將加強對大學科研團隊的支持,深信他們將繼續努力不懈,積極參與國家航天及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發展,為推進國家航天事業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