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科研 造福社會 理大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勇奪歷來最多獎項
理大科研團隊在第 48 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憑藉其所研發具有影響力的創新發明,打破以往紀錄,獲得 31 個獎項。佳績充分體現理大 PolyImpact 的成功實踐,以卓越科研和知識轉移,積極把尖端科研成果轉化為具影響力的創新發明,造福社會。
理大團隊的發明項目分別囊括三個最高殊榮大獎與特別獎、五個評審團嘉許金獎、12 個金獎、五個銀獎及六個銅獎。獲獎發明包括「納⽶多環離焦」近視防控鏡⽚、治療多種肥胖相關代謝性疾病的藥物,以及用於中國火 星探測任務的火星相機。
在今屆國際發明展中,理大團隊不僅獲得歷來最多的獎項,其所獲得的最高殊榮大獎與特別獎數目更為全港之冠。恭賀所有得獎者!
日內瓦州特別大獎及評審團嘉許金獎
新型高效「納米多環離焦」近視防控鏡片
新型高效「納米多環離焦」近視防控鏡片榮獲日內瓦州特別大獎及評審團嘉許金獎。
發明者:
張志輝教授(左三)
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超精密加工與計量學講座教授、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理工大學)主任
杜嗣河教授
眼科視光學院科研眼科視光學訪問講座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 — 視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
梁子文先生 (左二)
理大學者領導初創 — 視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
發明者協會國際聯合會最佳發明大奬及評審團嘉許金獎
ABarginase:治療多種肥胖相關代謝性疾病的首創新藥
長效抗肥胖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新藥獲得發明者協會國際聯合會最佳發明大奬及評審團嘉許金獎。
發明者:
梁潤松教授(左一)
盧家驄慈善基金藥物科學教授、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
沈秀媛教授(右二)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
ABarginase 是全球第一種通過消耗精氨酸而安全有效地治療與肥胖症和胰島素抵抗相關的多種代謝性疾病的藥物,適用病症包括糖尿病前期、二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ABarginase 具有較長的循環半衰期和較強的酶活性,通過使精氨酸(血液內一種半必需氨基酸)呈飢餓狀態,使血液循環中的精氨酸保持在低水平。此發明是基於研究團隊的突破性發現,即精氨酸飢餓狀態能抑制細胞脂肪合成,促進脂肪分解並使細胞增強胰島素敏感性。
羅馬尼亞特別大獎及評審團嘉許金獎
火星相機用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
應用於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輕型火星相機獲得羅馬尼亞特別大獎及評審團嘉許金獎。
發明者:
容啟亮教授 (中)
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及副系主任
天問一號是國家首個火星任務。火星相機搭載於天問一號着陸器外層平台上,已於 2021 年成功登陸火星,監測着陸狀態和火星車的部署情況。此相機能抵受極端溫差及自身重量 6,200 倍的衝擊,圖像失真率低, 具備超廣闊 170 度對角線視野,適合在火星的惡劣環境下使用。其重量僅為 390 克,卻運用了集成散熱、分層金屬輻射保護以及彈性減震結構。此發明的關鍵技術已轉移到地球上的應用,如手術機械人、水管檢測 機器人等特別設備,造福社會。
評審團嘉許金獎
用於治療脊柱側彎人工智能輔助設計的功能服裝
用於治療脊柱側彎人工智能輔助設計的功能服裝獲得評審團嘉許金獎。
發明者:
葉曉雲博士
時裝及紡織學院副教授及副院長、理大學者領導初創 — 立剛健生物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
此發明利用人工智能,設計量身定制的功能服裝,以治療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為改善相關治療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素提供極具潛力的解決方案。患者數據會用於人工智能訓練,包括決策樹和三個神經網絡,以進行配置和調整支架,再交由專業人員定制。通過襯墊的位置、肩帶的鬆緊度和三維結構等優化設計,服裝的功能性和舒適度得以提高,脊柱的彎曲度亦可減少。此發明為沉重且舒適度欠佳的傳統支架提供了更好的替代方案。
評審團嘉許金獎
MicroGlue:快速處理微塑料污染的微生物衍生技術
MicroGlue:快速處理微塑料污染的微生物衍生技術獲得評審團嘉許金獎。
發明者:
蔡松霖博士(左)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劉揚博士(右)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大灣區創新應用博士後
此微生物衍生技術可提供安全、低成本且高效的方法來去除水中的微塑料。它利用可生物降解的微生物衍生聚合物,將難以去除的微塑料污染物聚集成團塊,使其能輕易地從環境中分離和去除。MicroGlue 可以應用於廢水處理廠的最終淨化階段,或者用於受污染的海水或淡水。這項技術更具有可擴展性,易於安裝到現有系統中,營運成本亦低,令回收微塑料進行資源回收和塑料回收更為方便,有助降低微塑料對人類和生態系統造成的有害影響。
金獎
用於城市供水管道的新型無線自適應水力發電系統
發明者:
楊洪興教授(左二)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教授
自適應水力發電系統通過利用過剩的水壓發電,並向智管網提供電能,從而不受電池容量有限和使用壽命等限制,解決電源的問題。
金獎
新發病原體傳播的先進即時監測及早期預警系統
發明者:
史文中教授
潘樂陶慈善基金城市信息學教授、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地理信息科學與遙感講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學深圳技術創新研究院(福田)院長、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理大學者領導初創 — 卓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
此系統使用創新的時空流行病預測專利模型,以及自動數據收集/ 預測引擎,對新發病原體傳播進行高精度及精細空間分辨率的即時預測。此系統自 2020 年已成功追蹤了新型冠狀病毒不同變種的傳播,並支援全球各地的新型冠狀病毒病管控措施。
金獎
優化運動胸罩設計的動態柔軟人體模型系統
發明者:
易潔倫博士(左)
時裝及紡織學院副教授
此柔軟人體模型系統為優化運動胸罩的設計和功能提供了完善的解決方案,通過模擬人體乳房組織和在運動中的胸軀變化,從而對運動胸罩的性能和壓力進行科學、客觀且可靠的測量。
金獎
革命性貽貝啟發聚酯纖維:可用於次世代運動服和功能性服裝
發明者:
忻浩忠教授 (左二)
李氏家族時裝與紡織教授、時裝及紡織學院紡織化學講座教授
此發明應用了一種聚酯織物的功能聚合物,可有效提升聚酯織物舒適度及抗菌性。發明的靈感源於海洋貽貝對岩石超強的粘附力。
金獎
安全環保高效抗菌材料
發明者:
陶肖明教授(左二)
吳文政及王月娥紡織科技教授、時裝及紡織學院紡織科技講座教授、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院長
張子恒博士(右二)
時裝及紡織學院博士後、理大學者領導初創 — 益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此創新技術可製備高效環保的抗菌聚羥基烷酸酯低聚物(PHAO)。新型 PHAO 材料可完全生物降解、透明、無毒、無過敏性及具有優秀的廣譜抗菌性能,是醫療應用的理想物料。它對金黃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白色念珠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葡萄球菌、新型冠狀病毒,以及 H1N1 和 H3N2 病毒的滅殺率超過99.99%。
金獎
無輻射脊柱側彎及姿勢評估的先進智能系統
發明者:
許真達先生(左)
電子計算學系博士生、理大學者領導初創 — 零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
郭嵩教授
電子計算學系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 — 零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此創新智能系統提供無輻射、非接觸式、高成本效益的方式來篩查、診斷和監測常見於青少年的脊柱畸形問題,並提供實時治療建議。
金獎
應用於檢測癌症的新型自動化人工智能組織學系統
發明者:
楊灝賢博士 (右)
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助理教授(研究)、理大學者領導初創 — Anatomic Technologies Limited 聯合創辦人
此人工智能系統提供更高效準確的癌症診斷方法,無需使用像素級註釋,便能預測並優先對癌症病例進行組織病理學分析,大大提升成本效益和時間效益。
金獎
無創便攜式超靈敏唾液葡萄糖檢測儀
發明者:
嚴鋒教授(左二)
應用物理學系有機電子學講座教授、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副院長
此新型的超靈敏葡萄糖傳感器,具有便攜、高成本效益、無創等特點。它建基於柔性有機電化學電晶體,可以通過便攜式儀表和智能手機即時檢測唾液葡萄糖水平,以無創方式計算出相應的血糖水平。
金獎
便攜式超快速核酸檢測系統 「Gold-LAMP」
發明者 :
葉社平教授 ( 右二)
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理大學者領導初創 — Pocnat Limited 聯合創辦人
李銘鴻博士(左二)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及副系主任(學術)、 理大學者領導初創 — Pocnat Limited 聯合創辦人
此技術基於金納米顆粒的環介導等溫擴增(Gold-LAMP),提供了便攜、快速、低成本且準確度高的核酸檢測替代方案,方便進行分散的實地核酸檢測。Gold-LAMP 經已在醫院急症室進行了 COVID-19 現場檢測的臨床驗證,能達至 98.4% 的靈敏度和 100% 的特異性,總檢測時間為 25 至 45 分鐘。
金獎
基於 CTC 檢測的癌症精確診斷高通量微流控平台
發明者:
楊莫教授(左)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及副系主任
由於從腫瘤脫落並進入血流的循環腫瘤細胞(CTC)的數量很少,因此早期癌症診斷檢測非常困難。集成納米傳感器的數字液滴微流控流式細胞儀平台方便攜帶並且無創,能在十分鐘內從臨床樣本中準確分離出 CTC,具有約 95% 的高 CTC 檢出率。
金獎
長效自主消毒物料技術
發明者:
盧君宇博士(左)
時裝及紡織學院副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 — 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
簡志偉教授(右)
時裝及紡織學院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 — 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
由易新材料有限公司所研發、全球首創的抗病毒 3D 列印技術,可於兩分鐘內減少 70% 病毒數量,以及於 20 分鐘內減少 99.2% 病毒數量,能非常有效地防止大腸桿菌、人類冠狀病毒等病源體的傳播。
金獎
耐久性、高選擇性、高能效的二氧化碳電還原系統
發明者:
劉樹平教授(左)
應用物理學系納米材料講座教授及系主任、材料與器件中心實驗室主任、光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此電化學還原系統耐用、節能,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極大潛力的解決方案。整個系統包括一個夾芯結構的膜電極組件,結合陰離子和陽離子交換膜,並將陰極和陽極分開。此系統可以高效地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乙烯,法拉第效率能高達 50%,並保持穩定超過1,000 小時。
積極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理大社群的創新發明體現了大學校訓「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的精神。社會上複雜的挑戰接踵而來,理大將繼續致力培育為未來做好準備的人才,並全力支持富有遠見的教研人員拓展知識領域,使卓越的科研成果得以轉化為具影響力的發明,為香港、國家及世界作出貢獻。
有關理大所有獲獎者及獲獎項目詳情,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