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鑽開教授


  • 理大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

  • 機械工程學系仿生工程講座教授


創新往往源於大自然的啟發。理大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及機械工程學系仿生工程講座教授王鑽開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成功將大自然探究所得的發現,轉化為製冷瓷磚的應用,促進可持續發展。他最近在著名學術期刊《科學》發表題為〈具有高太陽反射率的階層式結構被動輻射製冷瓷磚〉的論文,展示了如何把新發現成功轉化,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實際應用方案。

 

實現 99.6% 的太陽反射率

白金龜甲蟲

王教授與該篇論文的共同作者,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熱能及環境工程講座教授趙汝恒教授,以及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成功開發一種被動輻射製冷瓷磚,能夠實現高效的光散射能力,和近乎完美達99.6% 的陽光反射率。這種製冷瓷磚具備氣候抗力和機械堅固度,能夠降低室內環境的冷卻需求,擁有龐大的節能潛力。

 

這項創新突破借鑒「白金龜甲蟲」的複雜生物結構,研究團隊通過研究從這種白色甲蟲鱗⽚中發現的自然散射機制,優化了製冷瓷磚的階層式多孔結構。這項冷卻物料製作簡易,在日照下的冷卻表現出色,從而有效降低室內製冷所需的能源消耗。

首次探究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此項研究是在被動輻射冷卻材料領域中,首次成功探究萊頓弗羅斯特效應。這冷卻瓷磚技術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通過簡單的製備和操作實現多種功能,其關鍵特性包括優秀的氣候抗力、機械堅固度、抑制萊頓弗羅斯特效應能力、可回收性和顏色。這些具高成本效益、耐用及多功能的優點,有利廣泛運用在各種商業應用和建築結構中,以及長期戶外應用。

 

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