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恒先生


  • 2020年4月获委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及科技局局长
  • 前机电工程署署长
  • 香港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学系校友
  • 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学系顾问委员会主席
  • 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系顾问委员会主席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回想,他在香港理工学院(香港理工大学 前身)修读电机工程的时候已建立一套价值观,教他毕生受用。他忆述当年一位同学向他示范如何从电子柜员机提取50港元,这是第一次不用在银行排队便可轻易提取现金。虽然这已是1970年代末的事,却令薛局长一直铭记於心,更让他深深体会到创新及科技的意义在於促进经济、改善民生,今昔皆然。

 

薛局长视创新及科技为香港的未来,并鼓励年轻人在瞬息万变的知识型社会积极参与,在创新及科技范畴持续进修或投身相关行业。他表示:"创新及科技的发展,有赖政府、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紧密合作,以创造协同效应。我们必须突破常规,跳出既定框架,方能改善人类生活。" 薛局长本身是一位工程师,他指出该专业的精神就是要提供方案、解决问题。

 

对於目前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起的危机,薛局长视之为推动创科发展的契机,例如透过提供软件与硬件以促进遥距商业活动和网上学习。政府决心化危为机,采用本地研发成果以协助控制疫情,并透过公营机构试用计划批出6,520万港元拨款,支持疫情防控的产品开发和科技应用。

 

透过创新建设未来

薛局长认为,大学在创新发展方面扮演关键角色。他指出理大一直备受高度称许,更被誉为技术转移的先驱,其技术授权总数在018/19年度为本地八所大学之冠。他并赞扬理大有深厚实力,一直透过知识转移为社会带来进步。

 

为了促进大学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协同效应,政府特别成立两个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分别聚焦於发展医疗科技,以及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而首批研发实验室将於今年稍后启用。该计划已收到来自全球大学与研究机构的65份研究建议书,当中亦包括理大的建议书。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其中一个目的—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亦为香港创造重大机遇。薛局长表示,香港虽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但却缺乏大湾区城市所具备的先进生产设施;大湾区同时提供庞大市场,有利将科研成果商品化。在香港,特区政府正致力推动 "再工业化",并将投入20亿港元资助生产商在香港设立智能生产线。

 

薛局长续称:"香港拥有完善的基础建设、法律制度,以及版权与专利保障,可作为连接东方和西方的桥梁,并能促进技术转移与人才流动。"

 

培养本地人才

在本港发展创新及科技的一个重点,就是培养人才。为此,政府特别透过研究员计划和博士专才库为企业提供补助,鼓励企业聘用毕业生与博士后专才参与研发项目。截至2020年4月为止,该两项计划分别获拨款13.3亿港元及5.8亿港元。

 

本港学校正积极推动STEM(科学、科技、工程与数学)教育,以培养青少年对创新及科技的兴趣。与此同时,薛局长强调教育并非只关乎学术成就与专业能力,还要培育学生的正向价值观,这正是当年他在香港理工学院所学到的。他补充说,与自己的年代相比,今时今日的学生机会更多,包括可参与各种交流活动与实习计划等;因此年轻人必须抓紧机会,扩阔眼界。

 

秉持信念,互相信任,

努力建立良好信誉。

 

 

Mr Alfred Sit (right) and Professor H.C. Man, Dean of the 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d Chairman of the Editorial Committee of Excel x Impact

薛永恒局长(右)与理大工程学院院长兼刊物 《 励学利民》编辑委员会主席文効忠教授

回馈社会

回想当年,薛局长非常怀念於香港理工学院读书的日子,无论是大清早排队等候图书馆开门,以便整天可在图书馆温习,还是食堂的膳食,都仍历历在目。"我并非来自富裕家庭,当年大学食堂的午饭只需两元半,因此我十分喜爱在校园享用午餐。"

 

薛局长谦称自己是一名顽皮的学生,间中会逃课去替人补习,以帮补学费及其他开支。虽然如此,他其实既勤奋又有上进心,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图书馆温习。他是班中最年轻的学生,视其他同学为大哥哥。40 年后,他仍然与许多旧同学保持联络,并且在事业上互相扶持。

 

母校启发了薛局长回馈社会的心志,他不但义务为弱势社群的学生补习,更为协康会等非政府机构服务。他现为理大屋宇设备工程学系和电机工程学系的顾问委员会主席,为学系多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薛局长表示:"我曾经得到许多人的帮助与支持,现在应当感恩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