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教授


  • 北京大学理论语言学文学硕士
  • 荷兰莱顿大学心理语言学博士
  • 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1992-1996)
  • 美国里士满大学,助理教授至正教授(1996-2008)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语言学及信息科学和技术教授(2008-2019)
  • 2019 年加入理大担任讲座教授

李平教授,现任人文学院院长,同时兼任中文及双语学系神经语言学及双语学讲座教授,他是国际知名学者,2015 年获中国教育部委任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并获得美国科学基金会美国白宫脑计划专项课题,曾於2012 年任心理学计算学会主席,并於2007-2008 年及2008-2009 年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分别担任感知、行为和认知计划以及认知神经科学计划主任。

 

李教授曾获国内外资助机构的多项研究基金,其研究集中於了解语言习得与表达的发展、神经与计算等方面的基础,以及语言、文化和技术间的关联。

 

若以日常语言来表达,李教授的研究可概括为探索多种语言在大脑中的处理和存储方式。他目前著手的项目之一,是研究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如何影响大脑吸收和理解科学论文中常使用的复杂知识架构。李教授的另一项目也十分有趣,是通过他於理大设立的虚拟实境语言实验室,利用科技平台促进语言学习。李教授发现,虚拟实境的学习会引起大脑的积极变化,这意味著在相同时间和学习材料的情况下,与传统的课堂环境相比,虚拟实境设置有望帮助成人更容易地学习新语言。 (延伸阅读)

 

李教授的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其中包含了多种视角与方法的运用。在加入理大前,他曾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语言学及信息科学和技术教授,现任《大脑与语言》主编,《心理学前沿:语言科学》副主编,以及《双语:语言与认知》及《神经语言学期刊》名誉编辑等职。

 

人文学科的重要性

李平教授相信,人文学科对於理大为年轻一代提供全人教育的使命,非常重要。他指出,世界上所有的一流大学都有强劲的人文学科课程,包括以研究技术见称的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理工学院。他认为学生应具备想像力、好奇心、批判思维、沟通能力以及广阔的视野,去观察世界并思考究竟何而为「人」。

 

李教授提到,拥有广阔的视野不仅有助於学生在事业上取得丰硕成果,还能让他们成为具有全球意识的公民。在反思当今世上许多社会的分裂状况时,他认为,由於不少群体固执地将自己限定在某个立场,以致彼此间无法沟通,更遑论和解,而这可能是由於缺乏共情心之故。人文学科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例如,通过与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的合作去揭示人类大脑的神秘面纱,让人们对不同观点秉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Professor Li and his students

李教授与学生合照

 

李教授将把目前在理大的职务视为一项挑战,同时也是打破自身舒适区的机会。对他而言,建造理大的一块一块红砖是理大精神的最佳体现。每块砖都坚固而有韧性,同时又具备多角、多边、多面的特徵,正象徵著理大的庄严沉实与多元化。

 

热诚、责任感与乐观精神的终身实践

 

Professor Li with his family

李教授和家人留影

难得空闲时,李教授喜欢窝在沙发,阅读精彩的科幻小说,见证想像力与科学好奇心相结合的成果。他有两个座右铭,中英文各一:"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以及 "Don’t worry, be happy",分别体现了一种负责任而又乐观的生活态度。教授提倡实践一种热诚、责任感与乐观的良性循环模式:当对自身工作充满热诚,我们就会产生责任感;因为有责任感,我们就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良好表现,从而得到快乐;而快乐又会使得我们对工作更加充满热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