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创造社会效益
新任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分享愿景
陈清焰教授
清华大学工程学学士(1983)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程学硕士及哲学博士(1985 及1988)
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及副教授(1995-2002)
普渡大学Vincent P. Reilly 教授及James G. Dwyer 机械工程学教授(2002-2021)
国际环境科学与技术协会Willis J. Whitfield 奖(2007)
北欧采暖与通风卫生工程学会成就奖(2011)
国际建筑性能模拟学会杰出成就奖(2013)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及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系建筑热科学讲座教授(自2021 年8 月)
陈清焰教授加入理大前,在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渡大学这两所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学府工作了四分一世纪。
从麻省理工和普渡大学到理大
"我在麻省理工和普渡大学时埋首跨学科研究,致力激发创新成果。" 陈教授说:"两所大学多年前已设立类似理大高等研究院的部门,建立了健全的技术转移生态系统,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至业界应用方案等工作,并成功洐生和孕育出多家企业。"
陈教授认为,理大近年的发展趋势,显示它有潜质以这两所先驱大学为模范,创造稳健的生态系统,把基础研究转化为成果,造福社会和业界。他赞扬理大有许多教授在转化研究工作上表现出色,而且实验室设备先进完善。
理大高等研究院的发展策略
这位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长为理大这所新设立的研究及创新中心订立了两个目标:首要是带领理大在具策略优势或致力发展的领域中发挥所长,把高等研究院发展成相关范畴中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此外,他亦希望理大的研究成果能转化和应用,给社会带来禆益。
陈教授制定五个策略以达成上述目标。首先,他建议发展创新跨学科研究项目,申请香港、中国内地和国际的大额研究资助;而高等研究院辖下研究院和研究中心的内部拨款则可用作种子基金。他指出跨学科合作有助研究人员迸发意念,促进创新。
其次,他认为必须加强与领先全球的学府合作研究。陈教授解释说,理大与顶尖科学家及研究机构结为合作伙伴,可让校内学者了解世界一流科学家所关注的议题,携手推动协作,促使研究开花结果。 "理大的研究人员将更具前瞻性,以洞察全球发展趋势,走在科技前沿。"
此外,陈教授认为理大也须加强与业界的研究合作。他期望大学与业界携手建立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可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研发出具社会效益的服务和产品。
第四,院长亦渴望能协助理大学者成为企业家。他认为企业家除了掌握科技创新,还须运用沟通和销售技巧,专注所长,不断学习,并且有策略地发展事业。他将与理大知识转移及创业处合作,提升理大的创业氛围。
最后,陈教授认为理大应加强宣传,向公众展示大学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成果,让理大在其策略性重点领域上的世界领先地位,更广为人知和认同。
~~
理大高等研究院辖下研究院和研究中心 |
---|
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 |
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 |
光子技术研究院 |
先进制造研究院 |
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院 |
未来食品研究院 |
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 |
土地及空间研究院 |
智龄研究院 |
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 |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 |
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 |
深空探测研究中心 |
碳中和资源工程研究中心 |
视觉科学研究中心 |
~~
人才是大学的命脉
"理大高等研究院辖下设有十个研究院和五个研究中心,它们的发展大多已上轨道,当前要务是支援刚起步的研究单位。我们将在聘任研究人员、撰写研究建议书、资金管理,以及宣传和行政支援等方面提供协助。" 陈教授说。
为鼓励跨学科交流,陈教授计划集合各研究院和研究中心的人员一同参与活动,例如研究沙龙和叙会,让他们互相启发,迸发新意念和新观点。他说:"倘若将两个或更多的研究院和研究中心连系起来,或许会在某个研究领域中出现突破性的新发现。" 他亦希望各研究院和研究中心能共享人才和知识。
陈教授认为,博士后研究员和助理教授(研究)均有助大学建立科研能力。他以人体作比喻:"假如研究院和研究中心是大学的器官,那么人才就像是血液,是大学的命脉。"
陈教授本身是位杰出的学者,他鼓励研究人员要坚持不懈,多走一步,付出更大努力。他说:"即使只得百分之一的成功机会,我也会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去达成目标。"
然而,陈教授不只多走一步,而是行过万里路。他热爱旅游和远足,至今已在61 个国家留下足迹。他说:"探索新国度,结交新朋友,以及认识各地文化,能启迪生命,从中获益良多。我把所学所得用於工作,助我开拓新视野、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