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尋機 ― 與理大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的一席話
李國祥醫生 於2010年4月出任理大校董會成員,2015年4月起擔任大學司庫,並在2019年1月獲委任為校董會副主席。李醫生為耳鼻喉科專家,同時在多個政府委員會及專業團體擔任公職。
你擔任理大校董會成員多年,在這期間見證了理大有甚麼改變?
我所見證的種種改變,不僅只在理大發生,社會上也有出現,我亦目睹大學如何因應時代而轉變。儘管理大為社會作出多方面的貢獻,過往亦一直較為低調,但近年來,大學的成就引人矚目。例如在對抗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理大的研究人員成功研發出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能夠在一小時內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兼具成本效益。我們也為本港前線醫護人員製作面罩及眼罩,首批面罩更在設計完成後僅十天便製成。這些工作皆印證了理大對社會的價值,並將我們與社會聯繫起來。
你認為有甚麼特別因素令理大成為一所頂尖大學?
理大一直與時並進。現今世界着重探索解決難題的方案,而這些解決方案是因應需求而產生的。目前,人工智能是全球關注的焦點,也為工程學科開闢了全新領域,而工程學正是理大的優勢之一。
同樣道理,教育也必須有其目的。過往,香港的教育以實用為本,個人發展的空間比較狹窄。然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理應讓學生作全人發展,而非僅僅講究精通技能。教育講求啟迪學生思維,而全人教育正是理大的另一優勢。
你會鼓勵理大同學在大學時期建立甚麼特質和心態?你對他們有何忠告呢?
我鼓勵同學抱持開放的心態。大學是一處讓你積極發問、探索和尋找發展方向的地方。我亦鼓勵他們規劃個人願景和發展領導才能,師友計劃在這方面很有幫助。如在計劃開始前先了解同學的目標,並按其目標進行師友配對,更是大有裨益。
貢獻社會亦十分重要。如同學有能力幫助別人,他們應該把握機會擴闊眼界,認識不同背景的人。服務他人亦有助年輕人學會謙卑。
可否分享你作為理大校董會成員以來的其中一項成就?
我曾擔任投資委員會主席一職,負責確保大學的財務狀況良好穩健。我就任之時,正值雷曼兄弟破產後不久,我們亦蒙受了資金損失。當時我們必須保持穩健的財政狀況,以履行大學的核心職能。由於我們的投資策略會受外界監察,因此運作亦須保持透明。這些工作完全取決於投資組合的風險管理策略。作為醫生,這對我來說倒也並非難事,因為我每天都要處理更為艱難、攸關生死的風險管理。大學投資的整體概念,是支持其教育和研究的職能,而理大一直維持良好的財務狀況。
全球正在經歷十分艱難的時期,你可否與理大同學和教職員分享一些有關處理和紓緩壓力的建議?能否與我們分享一下你的座右銘?
人必須懷抱希望。美好的時光無法挽留,艱難的日子總會過去,但我們必須放遠目光,看清前路。我們可從歷史的角度看待事物,了解知識和歷史事件如何互相影響,以及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如何在不同的時代中誕生、演變。「在危機中蛻變成長」,是我的座右銘之一。
你認為最需要培養的個人習慣是甚麼?
我其實相當自律。早上起床後,我會做半小時的交叉訓練運動,然後才返回診所診症。運動向來重要,擁有健康的體魄才有幹勁做事。
你有甚麼推薦的書籍或哲學嗎?
我想推薦一本2019年出版的書,名為The Age of Living Machines: How Biology will Build the Next Technology Revolution,作者Susan Hockfield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前任校長,也是一位腦神經科學家。書中描述生物學和工程學如何得以相輔相成,互相結合並發展出新的技術和產品。讀畢此書,我明白到一所大學應該懷抱持續發展的理念,並就此進行慎重的討論及深思熟慮的長遠規劃,以及得出一個明確清晰的目標。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得着,是了解一間以科學為本、致力服務社會的大學之願景、承諾,以及貢獻世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