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王士元教授 ― 语言:人类文明的精神所在
王士元教授
- 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 (1960)
- 俄亥俄州立大学语言学系及东亚语文学系系主任 (1963-1965)
- 柏克莱加州大学语言学教授 (1966–1994)
- 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工程讲座教授 (1995–2004)
-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学系研究教授 (2004–2015)
- 2015 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出任语言及认知科学讲座教授
王士元教授为享誉国际的语言学家,学术成就不论以何种标准量度,皆卓越出众。他的词汇扩散理论改变了过往人们对语言如何随时代变化的理解;他亦於1973年创辧《中国语言学报》,为此学术领域内首份国际期刊,至今仍是学界内最具影响力的学刊之一,教授并亲自出任主编至2018年。在谷歌学者搜寻网站上,王教授是中国语言学研究方面被引述得最多的学者。
王教授於2015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学,出任语言及认知科学讲座教授。他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现为柏克莱加州大学荣休教授、多所大学(包括北京大学)的荣誉教授,同时获授台湾学术界最高荣誉的中央研究院院士;2017年,王教授获上海人类学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奬;2018年,获芝加哥大学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衔。
词汇扩散理论
王教授的学术事业长达60年,对语言学的研究热忱从未稍褪,研究范畴涉猎甚广,包括语音学及音韵学、自动语音辨识,以及语言与认知能力的生物及演化基础。他的词汇扩散理论在语言学界掀起巨变,对於认识语音变化起着重要作用。教授指出:"今天,词汇扩散理论已应用於全世界多种语言的历史和社会面向的研究中。"
王教授无论在研究、发展学术理论及创立研究机构等方面,均影响非凡。除了提出词汇扩散理论外,他质疑语言复杂反映进步的观点,认为 "复杂和进步这两个词都难於清楚表述,难以定义"。教授於美国和香港均参与创办语言学学系及语言实验室,亦曾就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的语言进行了大量实地田野调查。过去10年,教授转向关注因老龄化所带来的语言障碍与认知力退化之间的关系。
以语言生物标记预测神经退化风险
导致王教授这个研究兴趣转向,背后有着个人原因。王教授跟已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教授是朋友,他解释说:"Charles(高锟教授的英文名字)晚年受阿兹海默症折磨,此病症的出现通常比临床确诊早出几十年。当他接受治疗时,为时已晚。" 这位语言学家希望他近年的老龄化相关研究可以找出语言生物标记,用以预测神经退化的风险。
出生於上海的王教授认为,真正的原创学问本质上是跨学科的。在他漫长而卓有所成的学术生涯中,参与过许多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涉及语言学、计算科学和生物科学等多门知识。在理大,他於2019年协助 成立语言、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旨在运用心理及脑成像技术来检查大脑中与语言相关的问题。目前,王教授正在该中心进行与老龄化相关的研究,尝试从长时间累积的大量数据中,识别大脑的变化。他说:"世界正在快速老龄化,我希望这研究项目能够为基础科学作出贡献,协助应对社会的紧迫挑战。"
正是这种解决人类问题的迫切愿望,促使这位语言学家游走於学术和现实世界,同时关注这两个世界的问题,亦因此吸引他加入理大。他说:"对於理大能同等重视知识探索和知识的实际应用,我十分赞赏。"
王教授与他的语言及认知研究团队
开启非西方主导的知识体系
王教授曾於世界多个地方生活过,於1997年决定定居香港,而在加入理大之前,曾在两所本地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他为香港所吸引,其一是因为这城市继承了2,000年的中文语言传统,还有是他希望建立一套知识体系,是不受到教育普及的西方富裕、工业化民主社会的观点所主导。他说:"如果真正以全球视野来思考,那就有迫切需要接触世界的其他地区,例如亚洲及非洲,那里住上了世上最多的人口。"
虽逾80高龄,王教授仍保持充沛活力。他强调,身体健壮是精神安康的基础。他的爱好甚多,以往他会驾驶帆船和小型飞机,现於香港则经常打高尔夫球和网球。在大学时代,他曾写过一部关於中 国牛郎织女传奇的短篇戏剧;教授亦热爱中西音乐,甚至创作过几首歌曲。
在广阔的知识汪洋中遨游了60多年,王教授相信,语言乃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他说:"我们能够操控生物演化、文化演化,而此得以成事,皆因我们发明了语言这种非常强而有力的思维工具,用以创建、处理和累积跨时空的大量信息。"
王教授与众子孙於夏威夷欢贺八十大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