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王國
在《白雪公主》、《美女與野獸》和《美人魚》等童話陪伴下長大,總覺得這些主角們就是美麗與幸福的象徵。津津樂道,卻從沒疑問背後的訊息。漸漸地,每當失意,便瑟縮一角,默默等待王子出現拯救;不介意操持大小家務,只要爸媽兄弟們像小矮人一樣愉快;不介意男朋友粗暴和霸道,因野獸最終也會變回王子;不習慣在男性面前講出自己的想法,因失去聲音的美人魚更吸引。加拿大導演Miguel Picker的《米奇王國》讓我發現,原來這些人生道理,都是童話教曉我的。
或許,我們都低估了迪士尼的影響力。一位美國白人媽媽回家時,幼子指著窗外嬉戲的黑人孩子叫:「他們是土鼠!是壞人!他們的聲音和迪士尼卡通片中的奸角一樣!」那母親才明白迪士尼向她的下一代灌輸了甚麼訊息。
也許,迪士尼只是觀眾多項娛樂選擇之一。也許,只為消遣時間的娛樂,無須過份認真。然而,當迪士尼擁有龐大的傳媒體系(報紙、電視台),能鋪天蓋地催眠觀眾,能恣意封殺異見傳媒工作者──「我不想出鏡,因為我仍想做傳媒工作」──看到這裡,我笑不出了。
「娛樂家,也就等於老師,因為你得到這麼多注意力。」
文:Conie Le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