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樂見一個能融合綠色理念和有效運用資源的校園環境。除嚴格監察我們的環保校園管理工作和定期檢視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外,我們亦有年度工作計劃和籌辦活動宣傳環保意識、推展各項工程和優化設施,例如廢物處理、排放處理及其他改善措施等。投放在這些工作上的年度預算在過去幾年已超過 100 萬港元。在報告期內,我們制定了一系列「校園可持續發展政策」,同時亦制定了與校園營運相關的環保措施實施指引,例如能源及碳排放、減少廢物、節約用水、基礎設施建設及物料使用,足見我們追求卓越環境管理效績的決心。
理大全力推行有效的碳管理,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自 2008 年以來,大學一直堅決遵守環保署的「減碳約章」。大學亦於 2014 年底制定了「能源及溫室氣體政策」,當中陳述了我們對節能及減少碳排放的承諾和實現方法。按政策規定,我們定期收集校園碳足跡資訊,包括電力及煤氣消耗等操作層面的數據,並進行年度檢討,從而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
我們一直致力減少日常運作和進行活動時對環境的影響,決心減少校園的碳足跡。於 2014/15 年度,主校園內由主要直接排放源(範圍 1)和間接排放源(範圍 2)引起的人均碳排放為 1.9 噸二氧化碳當量。
根據我們的評估,用電是理大主校園碳排放的主要來源(>96%)。我們通過妥善維護設施、實施最新的環保技術,以及對校園運作進行監測及審計,有效控制校園內的用電情況。理大於 2015 年簽署了政府的「室內溫度節能約章」,承諾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間將室內平均溫度維持在 24-26°C 之間,以減少能源消耗及提高環保意識,同時在所有校園設施及服務的規劃、 設計、施工、日常運作和進行維護的時候,充分考慮節能的因素。
由於大學一直致力進行節能工作,我們樂見主校園在過去十年中的用電量持續下降。在 2014/15 年的人均用電量比 2005/06 年度減幅達 19%。
我們要求所有司機在校園內關掉空轉引擎,以減少燃油使用量及排出廢氣。完善的行人路網絡讓校園與周邊毗鄰地區緊密連繫,便於接駁公共交通。我們也鼓勵訪客在校園活動期間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理大是社會的一個縮影,而我們的校園在學期期間就如同一個繁忙的社區。學生及員工的日常活動以及校園設施的運作無可避免地產生了垃圾和廢物,因此我們將源頭減廢及廢物管理視一個首要任務。
理大在 2014 年年底就此制定了「廢物管理政策」,著眼於如何妥善地棄置廢物,並鼓勵減廢及推動循環再用。回顧年內,我們共產生了約 1,183 噸運往堆填區的垃圾;而我們在廢物重用及回收方面的表現則將於下文詳述。
作為提倡機構減少浪費食物的先驅,理大早於 2013 年已簽署了「惜食約章」,推行了一連串包括校園宣傳、捐贈剩食及廚餘回收的活動。我們向教職員和學生推廣素食,並得到校園食肆的響應,携手推廣低碳飲食的生活方式。我們在校內開展了廚餘收集服務,為食肆製作了一系列的宣傳材料和在社交媒體進行宣傳,以爭取學生及教職員的支持。
大學透過與供應商合作,鼓勵校園食肆實施可持續發展措施。在食堂自擕外賣食物及飲料容器的顧客可享受特別自擕折扣。除了從源頭上減少浪費食物,我們亦委託廚餘收集及回收承辦商處理校園食肆的所有廚餘。主校園於 2014/15 年度共收集得 144.2 噸廚餘。
理大不遺餘力地為大學社群樹立珍惜水資源的好榜樣。我們於 2014 年底制定了正式的「節約用水政策」,加強對校園用水的監督及管理。
在 2014/15 年度,我們的人均用水量保持在 21.2 立方米的穩定水平。儘管過去幾年我們的校園不斷擴展,但人均用水量仍比 2005/06 年度降低了 18%。我們不斷提高校內設施的用水效率,例如安裝雙沖水廁所及非接觸式水龍頭,將回收冷凝水作為冷卻塔的補給水,然後使用冷卻塔的排水沖廁,以及收集雨水進行灌溉。我們亦張貼提高節水意識的標示於當眼處。
雖然理大坐落在九龍的城市中心,但我們仍然通過精心地規劃及美化環境,營造一個舒適和諧的綠色校園。隨著逐步擴大理大校園版圖及改善基礎設施,我們密切監察新建築物的環保表現,要求校園內的新建及翻新工程參照「綠建環評」的標準。
賽馬會創新樓於 2014 年正式開幕,總實用面積約為 15,000 平方米,是香港獨有的建築地標,為跨學科教學、研究及創新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環境。大樓擁有獨特的都市設計風格,並因其在工程方面、設計上的整合性和創新、可持續性及其他設計特點的卓越表現而獲得多個獎項。大樓設計亦重視資源、能源、用水、室內環境質量及創新等方面的環境成效。
為了響應環保,我們盡可能在校園內使用綠色環保物料。根據我們的「綠色採購政策」規定,理大在校園各項規格、設計、規劃、日常運作及保養維修工作均堅守綠色採購原則。自 2008/09 年度以來,我們逐步增加使用再生紙的比例,直至 2014/15 年度,我們共使用了 16.7 公噸再生紙。截至報告期末,使用的 A4 紙中約有 3% 是由回收材料製成的。
除了購買可回收、可生物分解或含有循環再用成份的物料外,我們亦鼓勵使用節能設備,並盡可能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即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