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權威電動車專家談汽車革命如何促使智慧社會的形成。

 

在 20 世紀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內燃機之前,多數人終其一生只能在距離出生地十數公里的範圍內生活。1900 年代初,人們從騎馬轉變為使用動力,幾乎一夜之間改變了生活模式,汽車開始大規模生產,數以百萬計的人嚐到旅行和探索新天地的自由與快樂。到了今日,汽車業的前景又再起變化。

 

不過這次的轉變將會來得更快更迅速,因為新一代的智能電動車很快就會取代化石燃料驅動的汽車,將它們變成「化石」。

 

為智慧社會鋪路

理大電動車與智慧能源傑出講座教授陳清泉教授、工程師認為,目前進行的汽車革命,是物理世界、網絡世界和人文世界廣泛融合的其中一個進程,最終將會走向利用數碼科技來提升人類福祉的智慧社會。目前他的團隊根據以上三個世界融合的哲思,開發人工智能引擎。

 

他的「四網四流」理論將能源、信息和交通網絡視為數字經濟的三大支柱,而人文網絡則觸及上層建築,諸如政策、公共和私人生活的各方面。陳教授認為通過它們的互動,以及整合它們相應的流動,即能源流、信息流、物質流和價值流,「我們可以將數據轉化為信息,信息轉化為知識,知識轉化為智慧」。

 

4N4F

「四網四流」
陳教授指,整合「四網四流」能把數據轉化為建設智慧城市所需的智能。

 

被國際電動車界譽為「電動汽車三賢士」之一的陳教授認為,開啟更安全和可持續電動交通新時代的鎖匙在於幾個關鍵要素,包括新的數碼科技、日益普及的雲連接,以及先進的能源基礎設施。

 

整合人、車、能源和雲的過程相當複雜,需要制定一系列新標準。「這就是為何我們擴展了研究範圍,進一步涵蓋設備、系統、硬件和軟件,目的是為了從今天的智能互聯車輛發展至未來的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和全球智慧社會,搭橋鋪路。」他說。

 

基礎設施是關鍵

電動車目前面對的最大挑戰,並不是電動馬達,而是電動馬達以外的所有事,包括令車輛智能化和連接互聯網,以及確保能夠便捷地找到設施充電,就像智能手機一樣可以快速充電,這要求電動車與電網之間的便捷互動,使電動車充電比汽車加油更簡單、更智能。要實現這種車輛與電網連接的互動,用戶、企業、和地方政府之間緊密合作是必須的。

 

陳教授說:「建立有效的能源共享平台從商業角度來說合理可行,它在多方面所帶來的好處,包括安全而具成本效益的交通解決方案,有利環保發展,會讓每個人都受惠。」

 

另外,社會必須鼓勵建立創新的商業模式,以電池租賃措施為例,需要容許設立集中式能源儲存,這可減輕電動車運營商的負擔,降低總體擁有成本,加速電動車的普及。

 

「V2X 車聯網」等概念所考量的更為深遠。雙向充電讓電動車車主使用車輛電池中的能源為家居供電,或者可以在電網高峰負荷時段將能源送回電網,這可紓緩發電量的緊張需求,車主亦可賺取收入。

 

V2G

「車輛連接電網」使電動車充電比加油更簡單,還可以做到能源的雙向流動。

 

高智能汽車是一門好生意

糅合移動性、數碼連接和電池技術的電動車,成為了的士、智能手機和行動電源的結合體,這不單重新定義了汽車行業,亦改寫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旅行模式。

 

「軟件定義汽車」是這一轉變的核心。這種汽車主要地或完全地透過軟件來運作、增加功能和引入新特性。簡言之,軟件定義汽車代表了汽車行業發展的下一階段,為邁向智慧交通這目標的每一步奠定了基礎。

 

陳教授說:「智能汽車和聯網技術的出現帶來了獨特的轉型機會,轉向以軟件為基礎的新穎產品和服務模式,而且可帶來利潤,延長了電動車整個生命周期內的收入流,並可惠及多名車主。」

 

中國訂立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加上大力投資清潔能源技術,現已成為新能源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當中包括電動車市場。中國在全球電動車銷售中佔有六成的份額,並佔全球五成以上的電動車庫存。

 

陳教授說:「如想實現更加可持續的未來,並盡快、無縫和舒適地達成碳中和目標,那麼,一個能夠在能源和信息兩方取得平衡的全面方案是必不可少的,要做到能源的供應側革命、需求側革命、技術革命、政策革命。」


Prof. Chan Ching-chuen

陳清泉教授、工程師

  •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電動車與智慧能源傑出講座教授

  • 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被譽為「亞洲電動車之父」的陳清泉教授於 1992 年當選為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Fellow IEEE),並於 1993 年獲授烏克蘭敖德薩理工大學榮譽科學博士學位,其後於 2008 年獲英國洛夫堡大學榮譽技術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對現代電力驅動和電動車技術的非凡貢獻。他的研究和領導大大推動了全球電動車和智慧能源系統的發展。陳教授是世界電動汽車協會的創辦人及輪值主席,積極參與中國、印度、日本、美國和歐洲的主要電動車項目。

 

陳教授目前擔任理大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該中心是一個先進的研究平台,旨在解決現代電動車革命新征程的挑戰,並將教育、科學研究、產業化連結在一起。

 

科學的精神是自由探究、質疑的精神。我們身為工程師,必須訂立目標,而且需要知道如何將事情付諸實踐,因此必須整體地思考問題。

- 陳清泉教授